[实用新型]适合不同身高学生使用的课桌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1942.0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霖;顾子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兴化中学 |
主分类号: | A47B41/00 | 分类号: | A47B41/00;A47B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不同 身高 学生 使用 课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室学具,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不同身高学生使用的课桌。
背景技术
公告号CN103211408A公开的一种带升降书架课桌,虽然解决了学生取书难的问题,但其有三个缺陷:一是课桌高度不能变化,二是书架上升会使桌面有效使用面积变小,三是贮书空间固定不能增大;因此这种课桌还不能满足不同高身学生的高度可调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不同学生贮书不等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不同身高学生使用的课桌。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不同身高学生使用的课桌,由主桌和副桌组成,所述主桌由主桌面、主桌底板,主桌体,桌腿通过榫接相连;所述副桌由副桌面,副桌底板,副桌体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主桌面与副桌面面积等大;所述主桌面中间开了一个主桌面孔洞,所述副桌底板的面积与主桌面孔洞面积等大,副桌体可上下穿过主桌面孔洞,达到升降功能,且通过安装在主桌体内的多层旋转支架定位其高度,整个学桌的高度由主桌的高度和副桌的有效调节的高度共同决定。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旋转支架,一端固定于主桌空腔的内部角落处,且紧贴后侧板,其是由多片旋转块组成而成,另外一端可绕固定转轴转动,通过调节旋转块的数量,达到改变副桌的有效高度,旋出的旋转块作为副桌的支撑架使用,所述多层旋转板支架采用2-4组。
进一步地,所述副桌体放入主桌体的孔洞中,如果不调节多层旋转支架,主、副桌面正好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最低的课桌;而调节多层旋转支架使主、副桌面相距最远,将形成两个抽屉盒体,形成一个高度最高的课桌,贮书最多,不同于以往的带升降书架的课桌,也不同于以往的通过改变桌腿高度达到改变桌子高度的课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桌体高度通过机械方式可调,能满足课桌高度变化,还能增大贮书空间,能使桌面的有效使用面积一直保持最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明的多层旋转支架5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明的升效果图;
图4是本明的降效果图;
其中:1-主桌面,2-主桌底板,3-主桌体,4-桌腿,5-多层旋转支架,6-副桌面,7-副桌底板,8-副桌体,9-主桌面孔洞,10-空腔,11-旋转块,12-固定转轴 。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合不同身高学生使用的课桌,包括主桌面1,主桌底板2,主桌体3,桌腿4,多层旋转支架5,副桌面6,副桌底板7,副桌体8,主桌面孔洞9,旋转块11,转轴12 ;所述课桌由主桌和副桌组成,所述主桌由主桌面1、主桌底板2,主桌体3,桌腿4通过榫接相连;所述副桌由副桌面6,副桌底板7,副桌体8通过榫接相连。
所述主桌面1与副桌面6面积等大;所述主桌面1中间开了一个主桌面孔洞9,所述副桌体8的副桌底板7的面积与主桌面孔洞9的面积等大,副桌体8可上下穿过主桌面孔洞9,达到升降功能,且通过安装在主桌体3内的多层旋转板式支架5固定其高度,整个学桌的高度由主桌的高度和副桌的有效调节的高度共同决定。
如图2所示,所述多层旋转支架5,一端固定于主桌空腔10的内部角落处,在主桌底板3的内侧,且紧贴后侧板,其是由多片旋转块11组成而成,它们可以一起绕固定转轴12转动,通过调节旋转块11的数量,达到改变副桌的有效高度,旋出的旋转块作为副桌的支撑架来使用,所述多层旋转支架5采用2-4组,其中2组在内侧,其总宽度小于主桌的宽度,另外2组作为选用,可可设计在主桌体外侧处。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副桌体8放入主桌体3的孔洞中,如果不调节多层旋转支架5,主、副桌面1、6正好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最低的课桌;而调节多层旋转支架5使主、副桌面1、6相距最远,将形成两个抽屉盒体,贮书最多,形成一个高度最高的课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桌体高度通过机械方式可调,能满足课桌高度变化,还能增大贮书空间,不同于以往的带升降书架的课桌,能使桌面的有效使用面积一直保持最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兴化中学,未经江苏省兴化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1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