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以及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2358.7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6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岳忠强;李强;马勇;洪明;吕孟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油底壳堵盖 以及 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安装上述油底壳堵盖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油底壳用于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
发动机油底壳通常设有窗口,用于安装液力变矩器的安装螺栓,安装完成后,该窗口利用堵盖封堵,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可防止灰尘、石子等杂物进入变速器,降低内部零件的磨损,同时改善内部零件的锈蚀和氧化现象。
现有技术的油底壳堵盖,卡脚通常采用实体结构的楔形卡脚,其内部无变形空间,卡接变形量小,安装或拆卸不方便,且容易导致变形或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密封可靠,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不易损坏。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安装上述油底壳堵盖的油底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包括堵盖本体,和设于所述堵盖本体的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所述第一卡脚自所述堵盖本体向靠近油底壳的一侧延伸预设距离,并反向迂回至所述第一卡脚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卡脚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设有第一卡接变形空间,所述第一卡脚的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一自由端的第一楔形凸起的较大端面,所述第一楔形凸起凸向所述油底壳,所述堵盖本体扣合密封于所述油底壳的窗口,且通过所述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脚卡接于所述油底壳。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脚为L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脚自所述堵盖本体向靠近所述油底壳的一侧延伸预设距离,并反向迂回至所述第二卡脚的第二连接端,且所述第二卡脚的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第二卡接变形空间,所述第二卡脚的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二自由端的第二楔形凸起的较大端面,所述第二楔形凸起凸向所述油底壳。
优选地,所述堵盖本体还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纵横交错布置,且凸向所述油底壳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油底壳堵盖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油底壳堵盖为塑料件。
一种油底壳,包括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所述油底壳堵盖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油底壳堵盖。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包括堵盖本体,和设于所述堵盖本体的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所述第一卡脚自所述堵盖本体向靠近油底壳的一侧延伸预设距离,并反向迂回至所述第一卡脚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卡脚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第一卡接变形空间,所述第一卡脚的卡接面形成于所述第一自由端的第一楔形凸起的较大端面,所述第一楔形凸起凸向所述油底壳,所述堵盖本体扣合密封于所述油底壳的窗口,且通过所述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脚卡接于所述油底壳。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堵盖本体与窗口的扣合,保证了两者之间良好的密封;同时,第一卡脚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一连接端之间设有允许其变形量较大的第一卡接变形空间,可在油底壳堵盖的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压紧第一自由端使其变形,接触卡接面与油底壳之间的干涉,直接将油底壳堵盖放入或取出,实现了油底壳堵盖的安装或拆卸更加方便,且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包括发动机的油底壳堵盖,由于该油底壳堵盖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油底壳堵盖的油底壳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动机油底壳的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堵盖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Ⅰ;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堵盖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Ⅱ;
图4为发动机油底壳与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堵盖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油底壳堵盖;10-堵盖本体;11-第一卡脚;111-第一连接端;112-第一自由端;113-第一卡接变形空间;114-卡接面;12-第二卡脚;13-加强筋;20-油底壳;21-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2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轿车用塑料油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