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汇贝类自然增养殖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4319.0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6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设;曾霖;徐佳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类 自然 养殖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汇渔业养殖设施,尤其涉及碳汇贝类自然增养殖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贝类养殖方法主要有底播养殖、插柱养殖、延绳式养殖、固定架养殖等方法;藻类养殖方法主要有延绳式养殖、固定架养殖和筏式养殖等养殖方式。这些传统养殖方法亩产量较低,且多为单种类分开养殖,所占海域较大。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1491221 B,公开了一种贝类与藻类浅海生态养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贝类养殖筏和藻类养殖筏,贝类养殖筏包括至少两条相平行的浮绠,浮绠上设有浮子,浮子与浮绠通过浮系相连接,浮绠的两端由水下固定机构固定,每两相邻浮绠上方设有由至少一幅养殖帘连接而成的藻类养殖筏,相邻养殖帘由与浮绠相垂直的浮竹固定,浮竹的两端与浮系相连接;利用该装置采用在浮绠上吊养贝类,在漂浮于浮绠上方的养殖帘内放养藻类,实现贝、藻的复合养殖。该专利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和养殖空间利用率;对浅海水体的综合利用、改善水环境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有良好作用。然而,其位置固定,迁移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碳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管理便利、结构稳定不易翻滚、抗风浪能力强、迁移方便的碳汇贝类自然增养殖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碳汇贝类自然增养殖组件,包括具有环状外框架的主体筏,其中:外框架内侧的底部具有支架;支架上设有网衣;外框架上沿口制有能配合设置上盖的固定槽;上盖具有的盖框内侧设有网架,并且该网架上覆盖有网衣;主体筏底部连接有充气浮体;主体筏还设有能对充气浮体进行充气的充气泵组件;外框架上沿口附近还设有能固定上盖的卡固组件。外框架能和上盖配合连接,使得其内侧由网衣形成封闭养殖区域。下侧的充气浮体能在充气泵组件控制下充气,以提供额外的浮力,使主体筏按需的脱离水面,可提高碳汇能力、增强机体体质、显著提高产量。可根据海区条件优化选择主体筏和充气浮体的材料,以达到更加优越的抗风浪效果。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外框架内侧的底部具有支架;支架上设有网衣;外框架上沿口制有能配合设置上盖的固定槽;上盖具有的盖框内侧设有网架,并且该网架上覆盖有网衣;主体筏底部连接有充气浮体;主体筏还设有能对充气浮体进行充气的充气泵组件;外框架上沿口附近还设有能固定上盖的卡固组件。外框架能和上盖配合连接,使得其内侧由网衣形成封闭养殖区域。下侧的充气浮体能在充气泵组件控制下充气,以提供额外的浮力,使主体筏按需的脱离水面,可提高碳汇能力、增强机体体质、显著提高产量。可根据海区条件优化选择主体筏和充气浮体的材料,以达到更加优越的抗风浪效果。卡固组件为挂钩;挂钩上能采用伸缩缠绕方式紧固上盖。由于波浪的颠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上盖脱落。两个以上的主体筏采用牵引绳首尾相连,并且牵引绳上设有附着绳。附着绳主要是为了缓冲波浪对整个锚泊系统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强上述装备的稳定性。充气浮体为HDPE软管;外框架为中空的HDPE构件。通常情况下外框架内侧中空的空腔内装填泡沫塑料,提供正常漂浮所需浮力。充气浮体一般注水,在特定条件下,充气浮体在充气泵组件控制下充气,提供额外浮力,使得整个主体筏离开水面。例如,某些贝类产卵时需要暴晒、脱水刺激,以提高产量。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外框架内侧的底部具有支架;支架上设有网衣;外框架上沿口制有能配合设置上盖的固定槽;上盖具有的盖框内侧设有网架,并且该网架上覆盖有网衣;主体筏底部连接有充气浮体;主体筏还设有能对充气浮体进行充气的充气泵组件;外框架上沿口附近还设有能固定上盖的卡固组件。外框架能和上盖配合连接,使得其内侧由网衣形成封闭养殖区域。下侧的充气浮体能在充气泵组件控制下充气,以提供额外的浮力,使主体筏按需的脱离水面,可提高碳汇能力、增强机体体质、显著提高产量。可根据海区条件优化选择主体筏和充气浮体的材料,以达到更加优越的抗风浪效果。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碳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管理便利、结构稳定不易翻滚、抗风浪能力强、迁移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浮起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沉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4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距离气力输送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斑马鱼缺氧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