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时设施一体化防雨防砸棚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6420.X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4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韩超;杨风军;郑凯阳;袁梅;周建兵;卢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E04B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白云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时 设施 一体化 防雨 防砸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设施。
背景技术
施工现场内,临近施建筑物或位于施工现场塔吊覆盖区域,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受到坠物伤害的风险极大,为了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在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必须搭设大于通道宽度的防护棚,棚顶应满铺不小于50mm厚的脚手板,并将此防砸要求推广到施工现场其它临时设施之上,但是,目前的防护棚的防砸防雨功能不能有机结合起来,而且防护棚的通用性差,周转再利用率低,同时拆装过程比较复杂,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时设施一体化防雨防砸棚,要解决拆装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解决防护棚的通用性差、周转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时设施一体化防雨防砸棚,包括至少三榀桁架、与桁架连接的立柱和檩条、以及平面防砸层面板和坡面防雨层面板,所述每榀桁架的下面连接两根立柱,桁架的中下部连接一排檩条,所述檩条的水平高度从桁架中间位置向桁架两端依次减小,所述檩条上连接有防雨层面板,相邻桁架的两侧边缘之间分别连接侧梁,相对的侧梁上面均匀间隔连接一排横梁,所述横梁上连接防砸层面板。
所述桁架的腹杆有三根,分别为连接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中点之间的竖直腹杆以及连接在上弦杆中点和下弦杆两端的斜向腹杆。
所述檩条有四根,其中两根位于桁架的中部、通过直角角码对称连接在竖直腹杆的两侧;另外两根位于桁架的底角、通过直角角码分别连接在两根斜向腹杆上。
所述侧梁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分别连接在两根横杆中部和两端的三根竖杆以及与外端两根竖杆连接的耳板,所述耳板的外边缘与横杆端头平齐,所述侧梁通过耳板与固定在桁架上的连接板螺栓连接。
所述横梁通过直角角码与侧梁的横杆螺栓连接。
所述立柱通过两块相互连接的连接钢板与桁架连接,两块连接钢板一块焊接在立柱的顶端,另一块焊接在桁架的下方。
所述立柱通过固定在立柱末端的固定钢板与地面连接。
所述防雨防砸棚侧面和背面的立柱的腰部和底部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防雨防砸棚正面的立柱的上部之间连接有连杆,正面的连杆与地面之间间隔连接两根短立柱,所述短立柱与相邻的立柱之间连接有短连杆。
所述连杆通过直角角码与立柱螺栓连接。
所述短连杆均通过直角角码与立柱和短立柱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防护棚通用性差的缺点,解决了方便拆装、提高效率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安全通道、安全走道、木工棚、钢筋加工棚、小型机具加工棚、库房、危险品库房、垃圾站、茶水间等棚架已有遮雨排水措施,在增加防砸层后,棚顶结构要同时实现水平排布的防砸层和双坡排布的防雨层两种结构,此外,为了实现棚顶结构的通用性,安拆的便捷性,材料的可周转性,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临时设施一体化防雨防砸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各主要构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方便,省时省力,保证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拆卸方便,拆卸过程不会损坏构件,保证了材料、构件的周转使用率,节省了资源;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即棚体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尺寸的桁架、来改变棚体的宽度;为了实现构件最大的通用性,对于不同宽度的棚体,采用同一尺寸的侧梁,即桁架与其他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其他构件的尺寸均无需改变,增加了棚体的通用适应性,使其使用范围更灵活广泛;本实用新型在充分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传统屋面的防雨功能与防砸功能有机的统一结合,在满足临时设施标准化要求的同时,实现了棚体的功能性、通用性、可周转性、安拆的便捷性等隐性要求,极大的降低了现场焊接用电、临时设施的安装费用,满足了绿色施工的要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完全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具备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防护设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桁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桁架与侧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边梁与角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立柱、2-桁架、3-檩条、4-短连杆、5-侧梁、6-横梁、7-连杆、8-防砸层面板、9-防雨层面板、10-短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64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柱上接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串联式循环压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