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7131.1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6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董玉书;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玉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骨 动脉 穿刺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血管病检查和介入治疗尤其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检查和治疗,大多选择股动脉穿刺,因此关于股动脉穿刺定位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也较多。但是,股动脉穿刺并不能作为所有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和治疗都选用的血管,临床上有些疾病,比如锁骨下动脉严重闭塞引起的“盗血综合症”,就还需要穿刺桡动脉或肱动脉双路导丝导管打通闭塞的血管,在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失败时,成功穿刺锁骨下动脉就对手术的成功极为关键。锁骨下动脉位置较深,在体表不易扪及,定位难度较大,在临床上常凭经验定位和穿刺,但经常失败,尤其不精确定位的情况下,盲目多次穿刺,极易伤及周围血管神经、甚至引起大出血、气胸、血气胸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此,首先准确定位锁骨下动脉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手术风险,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难度极为重要。
锁骨下动脉常用皮肤穿刺点在锁骨下窝内,即锁骨中外1/3,下约2.5cm处。用18G无芯斜面穿刺针向内上方穿刺,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中点上1.5cm处,冠状面夹角约为25°,深度为4~6cm,可根据体形调整进针深度及角度。
关于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的医疗用具相关专利,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查询中尚未查到。因此,为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难题,符合治疗疾病的需要,及时发明一种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器这样的新型实用专利有一定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经锁骨下动脉进行各项导管检查和治疗时能够准确定位穿刺点的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器,该定位器包括透明板、直尺、皮肤穿刺孔、穿刺针初始指向点和角度测量尺;其中:所述直尺放置于透明板平面上,直尺的中间位置刻度为“0”,直尺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条形棒Ⅰ,条形棒Ⅰ的末端即为所述穿刺针初始指向点;所述直尺在其中间位置的两侧分别连接条形棒Ⅱ和所述角度测量尺,条形棒Ⅱ的末端即为皮肤穿刺孔。
所述条形棒Ⅰ设于直尺上方并垂直于直尺长度方向,条形棒Ⅰ上穿刺针初始指向点到直尺的垂直距离为1.5cm。
所述条形棒Ⅱ设于直尺下方并垂直于直尺长度方向,条形棒Ⅱ上皮肤穿刺孔到直尺的垂直距离为2.5cm。所述条形棒Ⅱ与直尺通过可调旋钮Ⅰ活动连接,条形棒Ⅱ能够沿直尺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角度测量尺设于直尺下方,角度测量尺包括固定臂、移动臂以及固定臂与移动臂的连接点轴心;角度测量尺的固定臂与直尺通过可调旋钮Ⅱ活动连接,固定臂能够沿直尺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能以可调旋钮Ⅱ为中心旋转(在透明板所在平面内旋转)。所述角度测量尺的移动臂能够围绕轴心并在垂直于透明板的平面上旋转,通过移动臂的旋转精确测量穿刺针与冠状面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经锁骨下动脉穿刺时操作简便,可以提高锁骨下动脉穿刺的准确率,并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样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尺;2-穿刺针初始指向点;21-条形棒Ⅰ;3-皮肤穿刺孔;31-条形棒Ⅱ;32-可调旋钮Ⅰ;4-角度测量尺;41-固定臂;42-可调旋钮Ⅱ;43-轴心;44-移动臂;5-透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锁骨下动脉穿刺定位器包括透明板5、直尺1、皮肤穿刺孔3、穿刺针初始指向点2和角度测量尺4;其中:所述直尺1放置于透明板5平面上,直尺1的中间位置刻度为“0”,直尺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条形棒Ⅰ21,条形棒Ⅰ21的末端即为所述穿刺针初始指向点2;所述直尺1在其中间位置的两侧分别连接条形棒Ⅱ31和所述角度测量尺4,条形棒Ⅱ31的末端即为皮肤穿刺孔3。
所述条形棒Ⅰ21设于直尺1上方并垂直于直尺长度方向,条形棒Ⅰ21上穿刺针初始指向点2到直尺1的垂直距离为1.5cm(是指到直尺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的垂直距离)。
所述条形棒Ⅱ31设于直尺1下方并垂直于直尺1长度方向,条形棒Ⅱ31上皮肤穿刺孔3到直尺1的垂直距离为2.5cm。所述条形棒Ⅱ31与直尺1通过可调旋扭Ⅰ32活动连接,条形棒Ⅱ31能够沿直尺1的长度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玉书,未经董玉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71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子宫肌瘤切除支撑装置
- 下一篇:容积血流脉搏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