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生动物精原细胞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7144.9 | 申请日: | 2014-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7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董白翔;梁声鹏;杨雪梅;刘红艳;李学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C12M1/24;C12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动物 细胞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培养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动物精原细胞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湖泊、河流、海洋的探索,人们了解到了越来越多的水生动物,而对这些水生动物精原细胞的培养,对水生动物资源开发及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其繁殖育种的重要理论研究基础。
水生动物精元细胞的培养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相比,存在以下难题:1、污染更难以控制。水生动物低等种类如贝类等是开放体壁的,精巢直接与外界水环境接触,因此污染更难控制。2、细胞不易贴壁。水生动物精原细胞多数为半贴壁圆形细胞,在换液时往往容易流失,同时液体的冲击以及震荡都会对细胞造成损伤。3、精原细胞数量少。多数水生动物,尤其是低等水生动物精原细胞数目少,切生殖季短,在非生殖季精原细胞几乎没有。
水生动物精原细胞的培养与水生动物其它组织细胞培养相比,存在以下难题:精子难以清除。由于精元细胞数量少,不适合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离心等技术进行分离,多数采用组织培养法,通过前期频换的换液来清除精子,精子的存在由于精子的运动会导致精原细胞不贴壁,影响细胞的生长。
因此,一种适用于水生动物精原细胞培养的装置亟需被发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生动物精原细胞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水生动物精原细胞的特点,可以简便换液,在去除精子的同时,减少对精原细胞的液体冲击以及震荡,同时可以减少污染几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生动物精原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内设U形管,所述U形管开口向上,设有外螺旋,与设有内螺旋的盖子相对应。所述U形管两个开口分别为培养基控制端与细胞培养端,所述培养基控制端设有输出管,输出管上设有止水夹,所述细胞培养端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为网状,所述放置架上设有细胞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底壁设有两个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边缘均有高于1.5毫米的孔壁。所述培养皿上,靠近管口的U形管上设有换液管,换液管上设有止水夹。所述输出管位置高度低于放置架所处位置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利用U形管的原理,来给精原细胞进行换液,清除精子,同时减少换液时对半贴壁精原细胞的冲击以及震动,防止精原细胞的损失及伤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换液方便,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机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细胞培养皿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细胞培养皿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生动物精原细胞培养装置,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内设U形管2, 所述U形管2开口向上,设有外螺旋,与设有内螺旋的盖子3相对应。所述U形管2一侧为细管2-1,一侧为粗管2-2,所述细管2-1为培养基控制端,所述粗管2-2为细胞培养端,所述细管2-1上设有输出管4,输出管4上设有止水夹5-1,所述粗管2-1上端设有放置架6,所述放置架6为网状,所述放置架6上设有细胞培养皿7,所述培养皿7的底壁设有两个通水孔8,所述通水孔8的边缘均有高于1.5毫米的孔壁9。所述培养皿7上端的粗管2-2上设有换液管10,换液管10上设有止水夹5-2。所述输出管4位置高度低于放置架6所处位置高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关闭止水夹5-1和5-2,将原代细胞或组织块涂布在培养皿7上,将培养皿7防止在放置架6上,从细管2-1关口处加入培养基,使培养基通过培养皿7底壁上的通水孔8进入到培养皿7中。继续加入培养基,使培养基液面高度达到换液管10的高度,打开止水夹5-2,将携带精子的培养基排出。关闭止水夹5-2,打开止水夹5-1,此时培养基液面下降,降至放置架之下,此时,培养皿7内液面高度为孔壁9的高度。在将精子清洗后,可将培养皿7拿出培养,也可继续在放置架6上培养。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银丰鼎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71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销壳中频淬火用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疫苗培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