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盆底修复带网格形状支架复合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0637.8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0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马乐;宋红芳;王雪影;王宝俊;韩文莉;石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马乐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27/24;A61L27/20;A61L27/22;A61L27/18;A61L2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网格 形状 支架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女盆底修复重建外科医学领域的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固定盆底组织器官的移植物。
背景技术
盆底功能障碍及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妇女特别常见的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盆底手术重建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主要是各种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缝合手术,这类手术问题是术后病情复发机会很大;为了防止复发,后来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逐步考虑手术重建过程在盆底修复手术中加入移植物增加盆底支托力量,减少手术后复发机会。所使用的移植物,特别是合成的补片,因为合成材料成本低来源方便,手术后材料不吸收因此固定效果更可靠,手术后复发机会明显降低,因此临床曾经普及开展应用。但合成补片带来新的问题:机体对补片排异反应发生机会较高,给病人带来一系列补片排异反应有关的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处理,而且合成补片缺乏弹性,容易疼痛,因此临床有趋势淘汰合成补片的使用。
在经历合成补片有关并发症后,临床也在尝试使用可吸收补片(如生物补片),可吸收补片优点是手术后排异反应比合成补片少,但使用可吸收补片问题是:随访发现补片吸收后病人复发机会比较高,因此可吸收补片也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因此目前盆底重建手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理想的补片材料或其它移植物来作为盆底重建手术加强用的材料。盆底重建外科迫切需要更理想、更经济、实用的用来加强盆底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移植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发现——盆底修复手术后的瘢痕组织是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自身组织材料,瘢痕组织坚韧因此力学特性好,坚韧的瘢痕可以预防复发;自体组织与周围其它盆底组织相容性理想,因此是盆底重建手术移植物未来希望所在是以自体组织瘢痕为主的材料。
我们设计思路:最大限度减少移植物,降低排异反应风险,让手术后移植物基本能吸收代谢掉。如果完全吸收了手术后容易复发,因此移植物内设计了不可吸收的网格支架;网格支架一方面作为移植物的模板;另一方面移植物的基质膜被降解吸收代谢后,网格支架周围 组织反应包裹支架形成以自体瘢痕为固定解剖结构的瘢痕复合物。必要时为了手术后可以了解移植物在盆底位置情况,在移植物内加入不透x射线的标志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盆底修复带网格形状支架复合膜,带网格形状内衬支架复合膜结构。由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膜,不可吸收的网格形状支架构成。用于盆底外科修复手术使用,手术置入后经过一定时间可降解吸收基质膜材料被人体代谢,留下不可吸收材料的带网格形状支架在体内起到固定支托作用,并且以支架为基础逐步在周围形成自体瘢痕组织,网格支架及周围包裹的自体瘢痕组织有更好的力学特性起到对盆底固定支托作用,根据需要可在带网格形状内衬支架复合膜结构中加入不透x射线的缝线标志线,这样手术后可以进行对复合膜结构进行定位、观察、随访。
一种盆底修复带网格形状支架复合膜,带网格形状内衬支架复合膜结构。由被人体吸收的膜,网格形状支架,可以加入不透x射线的缝线标志线共同构成;所述的标志线其材料为不可穿透x射线材料构成。网格内根据需要编织少量不透x射线的缝线(如金属缝线)。所述被人体吸收的膜为基质膜,其材料为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所述的网格形状支架为膜内网格样内衬支架,所述的膜内网格样内衬支架其材料为不可吸收的合成材料或天然材料。根据所述的基质膜人体吸收降解无毒的天然成分——胶原、甲壳素、壳聚糖、纤维蛋白、淀粉、纤维素海藻酸钠生物衍生材料或合成材料——聚乙醇酸、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聚乙交酯类、聚乳酸类、聚对二氧杂环已酮为基质制成薄膜。在此薄膜中附加有用天然材料——蚕丝天然纤维或合成材料线——尼龙缝线、涤纶聚脂缝线、聚丙烯缝线合成纤维编制的一定尺寸大孔径网格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马乐,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马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0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酒护肝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野艾茶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