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链式胃肠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1955.6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7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邹忠东;宋京翔;鲁阳春;王梅平;许先峰;姚和祥;祁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新颖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J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式 胃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为一种拉链式胃肠管。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利用胃肠管进行胃肠的营养供给和胃肠减压是现代医学一种常用医疗手段。现有的胃管和肠管通常为单腔的单管,因此通常需要两次置管从而对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且操作麻烦效率低。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就想到将胃管和肠管结合在一起,例如中国专利CN103191515中所公开的一种可分离鼻胃肠管。
然而,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其胃管的横截面为月牙状,若先拔去肠管而留下胃管,那么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就会残留在胃管管壁的凹槽内,同时胃液也容易顺着凹槽导流,这就极其容易导致病人误吸分泌液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呼吸道梗阻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只能够先拔胃管,这样拔管的顺序就被限制,无法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选择拔管顺序,同时也制约了其作用范围只能是鼻胃肠;
2.同时胃管和肠管这样的连接方式不够牢靠,很容易在人体内发生分离,而一旦在体内产生分离后,胃管的凹槽则会暴露,依旧容易使病人发生误吸。
3.该发明中的胃管和肠管只能实现一次置管,一旦将胃管拔出以后则无法将其再次置入体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灵活选择拔管顺序、不会发生误吸、在体内不分离、可多次置管的拉链式胃肠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拉链式胃肠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肠管,胃管的管腔被隔膜分隔成主管腔以及可容置肠管的副管腔;副管腔外壁上设有沿胃管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拉链;
胃管上部的管壁设有与副管腔连通的置管孔使得肠管能够穿过置管孔插入胃管的副管腔内;密封拉链的始端位于置管孔的下边沿,密封拉链的末端位于胃管下端口处。
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安全,肠管是穿设在胃管内部,因而不会产生容留胃肠管道内分泌物的凹槽,并且密封性能好、可任意抽拔而不会发生误吸或漏液现象;
2、肠管整条管体是套接在胃管内因而不会发生胃管和肠管在体内发生分离的情况,避免产生误吸和漏液的风险;
3、拔管顺序灵活,可因病情需要拔除相应管道并可以再次放入体内而不影响使用效果,因而不但可应用于鼻部置管还能用于腹腔空肠造瘘手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A-A剖视图;
图3为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密封拉链仰视图;
图5为密封拉链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临时拉链开关仰视图;
图7为图6俯视图;
图8为胃管示意图;
图9为图8纵截面示意图;
图10肠管示意图;
图11为为延长管示意图;
图12为B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C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1-胃管、2-肠管、3-密封拉链、4-置管孔、5-限位凸起、6-延长管、7-通孔、8-密封圈、9-临时拉链开关、10-拉链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胃管1、肠管2,胃管1的管腔被隔膜分隔成主管腔以及可容置肠管2的副管腔;副管腔外壁上设有沿胃管1长度方向延伸的密封拉链3;
胃管1上部的管壁设有与副管腔连通的置管孔4使得肠管2能够穿过置管孔4插入胃管1的副管腔内;密封拉链3的始端位于置管孔4的下边沿,密封拉链3的末端位于胃管1下端口处。
这里,胃管1和肠管2可以实现任意抽拔:需要将胃管1拔除时,只需要密封拉链3始端拉开即可向外抽拔;需要抽拔肠管2时,只需要直接从胃管1的副管腔内将肠管抽出即可。同时,由于使用时肠管2是位于胃管1的内部,因此在人体内不容易发生分离,并且即使将肠管2抽出后也不会存在容留分泌物的凹槽,也因此安全性能大大提高避免出现误吸或漏液的危险,可根据病情的需要任意抽拔其中的任意一条管子。
同时,为了能够实现多次重复置管、更好的提高密封性能、充分利用胃管1的目的,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进一步发明:
进一步的,所述肠管2还包括限位凸起5,限位凸起5以及密封拉链3的拉链开关10至上而下分别固定在肠管2外壁上,限位凸起5与密封拉链3之间的距离等于密封拉链3的长度使得当限位凸起5与密封拉链3上端相接触时,拉链开关10恰好拉至密封拉链3的末端;
所述拉链开关10为双向闭尾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新颖,未经林新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1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胀管设备的管材固定夹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无缝弯头的冲压外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