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码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2164.5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7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慧;孙卫伟;顾培皓;孙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谭小琴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密码锁。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锁的密码量较大,能与机械锁配合使用,并且能够避免因钥匙被仿制而留下安全隐患。电子锁只需记住一组密码,无需携带金属钥匙,免除了人们携带金属钥匙的烦恼。但电子锁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现有密码锁大多采用固定的密码来开锁,密码很容易泄露,故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又如CN 203285181 U公开了“基于GSM的手机验证码智能锁”,包括上位PC机、控制处理中心、手机以及起安防作用的多个密码锁,上位PC机与控制处理中心通过通讯线相连接,控制处理中心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与密码锁相通讯,控制处理中心用于产生随机验证码;手机通过GSM无线网络接收控制处理中心发送的验证码,密码锁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接收控制处理中心发送的验证码。该智能锁的安全性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当手机遗忘或丢失后,其他人能通过该手机查看随机码来开启密码锁。也能通过复制一张电话卡,通过装有该电话卡的移动终端接收该随机码来开启密码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码锁,以提高密码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码锁,包括电控锁,还包括平行板电容器、稳恒电源、电流放大器、A/D转化器、电磁开关、输入模块、无线发射装置和CPU;
所述平行板电容器设置在电控锁的锁孔内,且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分别与稳恒电源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还分别与电流放大器连接;
所述A/D转化器分别与电流放大器和CPU连接;
所述输入模块、无线发射装置和电磁开关分别与CPU连接;
所述电控锁与电磁开关连接。
所述CPU包括随机码生成模块和随机码顺序变换模块,所述随机码生成模块与A/D转化器连接,所述随机码顺序变换模块分别与随机码生成模块与无线发射装置连接。
所述CPU为西门子SI-701,或为菲利普51系列。
还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与CPU连接。
还包括报警器,该报警器与CPU连接
所述无线发射装置的型号为MS_DD3。
所述输入模块为键盘,或为触摸屏。
开锁时:当有介质插入锁孔内时,平行板电容器上的电荷会发生改变,从而电流有所变化,电流经电流放大器放大后,再经A/D转化器转换后进入CPU,CPU通过其内的随机码生成模块生成一随机码(即开锁密码),该随机码经随机码顺序变换模块变换顺序后再通过无线发射装置发送给手机端(或其它移动终端)。例如,随机码生成模块生成的随机码为“123456”,经随机码顺序变换模块按照一定的规则变换后,比如:倒序,该随机码就变换为“654321”,即手机端接收到的数据为“654321”;当用户接收到该数据后,需要用户对该数据进行反运算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开锁密码,即用户实际需要输入的数据应该为“123456”,而非“654321”,CPU将用户输入的数据与随机码生成模块生成的随机码进行匹配,若一致,则启动电磁开关,电控锁打开,若不一致,则不启动电磁开关(即电控锁无法打开),CPU发出信号给报警器,由报警器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码锁,利用随机码生成模块随机生成的随机码作为锁的开锁密码,当钥匙或其它介质插入锁孔内时,锁就会向事先设定好的手机号发送该随机码,以提示有人正在进行开锁操作,若此时开锁人不是本人,还能够起到预警的作用;另外,由于手机收到的数据并不是真正的开锁密码,即是通过加密后的随机码,故用户需要按照预设的规则对其进行解密,才能得到真正的开锁密码,这样就能够使此密码锁更加安全,即使别人拿到了你的手机,但不知道解密的规则,也无法打开电控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密码锁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密码锁,包括电控锁6、平行板电容器1、稳恒电源2、电流放大器3、A/D转化器4、电磁开关7、输入模块9、无线发射装置10、CPU11、显示屏8和报警器5;所述平行板电容器1设置在电控锁6的锁孔内,且平行板电容器1的两极板分别与稳恒电源2连接,平行板电容器1的两极板还分别与电流放大器3连接;所述A/D转化器4分别与电流放大器3和CPU11连接;所述输入模块9、无线发射装置10、报警器5、显示屏8和电磁开关7分别与CPU11连接;所述电控锁6与电磁开关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21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效联合提取法制备果胶
- 下一篇:一种冷冻冷藏箱分离制冷装置及冷冻冷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