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编织的绕线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4365.9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吴真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渡渡鸟传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C7/00 | 分类号: | D04C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鲁玫瑰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编织 线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编织的绕线板,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适应不同长度需求的编织扎绳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绕线板多为扁平状,绕线时需要将线束拆开,将线理好后一圈一圈缠绕在绕线板上,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用于编织的绕线板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编织的绕线板,其采用多组钩线端配合形成能调整其尺寸的结构,进而有效能拓宽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编织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编织的绕线板,该绕线板为一直线型杆体,该杆体具有钩线端,每个钩线端均开设有钩线凹槽并能将编织线缠绕于该杆体上,形成该绕线板的定位构架。
进一步,所述杆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位于中央的连接柄,及位于该连接柄两侧的支杆。
进一步,所述两侧的支杆上分布具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钩线凹槽,且相邻的钩线凹槽之间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设置有切断痕,进而实现改变杆体长度以适用于不同需求。
进一步,所述钩线凹槽后方对称分布有定位凹槽,而前述切断痕设置在定位凹槽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柄为实心部,且其向上延伸形成手柄式板体,该板体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V字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支杆中央带有条形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加强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钩线端相互连接,且相邻的钩线端设置有切断痕,进而实现该绕线板尺寸的调节,从而能有效配合不同编织线的长度使用,进而拓宽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编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及图4所示,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编织的绕线板1绕线时仅需将整支编织线A的两端朝着绕线板两端钩线凹槽轻轻一撑,将线尾缠绕于中央连接柄中连接的凹陷处,最后卡入V型凹槽,即完成绕线工作,从而节省大量的解线、理线和绕线的时间,从而能有效配合不同编织线的长度使用,进而拓宽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编织的工作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一种用于编织的绕线板,该编织板为一板状直线型杆体1,所述杆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位于中央的连接柄11,及位于该连接柄11两侧的支杆12。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连接柄11为实心部,且其向上延伸形成手柄式板体,该板体上开设有对称分布的V字形凹槽。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两侧的支杆12上分布具有多个呈对称分布的钩线凹槽;前述每个钩线凹槽均开设有钩线凹槽2并能将编织线缠绕于该杆体1上,相邻的钩线端之间相互连接且连接部分设置有切断痕4。
前述所述切断痕4设置于一个钩线凹槽2与另一个相邻钩线凹槽2之间(见图1所示);所述切断痕设置于设置在钩线凹槽2后方且对称分布的定位凹槽3上(见图2所示),进而实现改变杆体长度以适用于不同需求。所述支杆12中央带有条形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加强肋(未示出)。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渡渡鸟传媒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渡渡鸟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43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切线平缝机防鸟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羊绒纱线及纺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