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6445.8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7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蔡旺昆;王建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76 | 分类号: | H01R13/647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袁辉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提升特性阻抗稳定性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今多媒体、高速带宽的使用已日渐普及,多数电子装置间传输的数据量持续增加,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传输大量电子数据,是现今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除了增加电子装置间传输电子讯号的通路外,目前一般采取的对应措施是提高电子装置间所传递的电子讯号频率。连接器是一种位于不同电子装置间的电子讯号沟通桥梁,随着传输量要求的提升,连接器也渐渐面临高频讯号传递的挑战。
通用串行总线(简称USB)规格的连接器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谓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传输界面之一,由于USB界面的方便易用、尺寸小且成本合理,因此在各个不同工作场域都随处可见USB的踪迹。不论是家庭的核心娱乐装置如电视、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平板装置或是办公室的工作用计算机、打印机,乃至于汽车的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时常都仰赖USB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任务。
为了使USB能够应用于更高速率的讯号传输,同时减少因USB插入方向或接线方向错误而发生无法传输的情况,全新的通用串行总线Type C便应运而生。USB国际制定标准协会(USB-IF)于日前宣布了这项名为USB Type C接口的标准规范,由于传输数据量的同步大量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对应的电磁辐射,以致干扰其它电子组件的正常运作,有鉴于此,业界普遍都会以接地方式来降低电磁干扰(EMI)的产生。
如图1所示,为一种采用USB Type C标准规范设计的连接器结构1,其包括有胶芯11、外壳12、上排端子13、下排端子14及接地片15,其中接地片15位于上排端子13与下排端子14之间,此连接器结构1主要利用接地片15来防止上排端子13与下排端子14之间产生交互干扰,藉以保护并维持连接器结构1的高频性能。上排端子13的上接脚131与下排端子14的下接脚141之间的相对位置及间距大小必需配合板端的布局设计,由于受到板端的电路布局(LAYOUT)设计的影响,上排端子13及下排端子14的后端与接地片15之间的后端间距L2通常会设计成明显大于其前端与接地片15之间的前端间距L1,如此才能配合上排端子13的上接脚131与下排端子14的下接脚141之间的相对位置及间距大小。然而,此种设计容 易使得连接器结构1前后端的特性阻抗产生变化而造成不稳定,导致影响到高频讯号传输的效果,因此不能够符合客户讯号传递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连接器的上下排端子受到板端电路布局设计的限制,使得上下排端子的后端与接地片之间的间距大于其前端与接地片之间的间距,因此上下排端子前后端与接地片之间的间距并不相同,导致连接器整体的特性阻抗产生变化而造成不稳定,如此容易产生高频讯号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一金属外壳、一遮蔽板及一导电端子组,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基部横向延伸的一舌板,该舌板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金属外壳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金属外壳围绕舌板以形成一对接空间,该对接空间具有一横向开口。遮蔽板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遮蔽板设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延伸至基部。导电端子组设置于舌板上,其中导电端子组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端子,该些第一端子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且延伸至基部,该些第二端子设置于第二表面上且延伸至基部,每个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沿着遮蔽板及延伸部的两侧等距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连接器,其利用在接地片的两侧等距设置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使得接地片由头至尾与上下排端子之间的间距维持于变化较小的一定距离范围内,因此可以控制连接器整体的特性阻抗变化较小,使其在进行高频讯号传输时能有稳定的特性阻抗表现,如此即可解决现有技术所容易产生的高频讯号传输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电连接器的遮蔽板与导电端子组的侧面示意图。
组件标号说明:
1 连接器结构
11 胶芯
12 外壳
13 上排端子
131 上接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64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