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6524.9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1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喜勇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能隔热及保温的双层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层杯很多部件采用胶水黏贴的方式进行加工,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散发有害的气体,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一些部件则会采用固定零件进行安装,过多的固定零件会导致双层杯的生产需要采用专门的设备和大量固定零件,组装比较麻烦、生产效率比较低且制造成本高。另外有些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或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加工过程中采用的胶水会散发有害的气体,采用过多固定零件则导致生产效率偏低且使用过程零件容易松动或脱落的缺点,提供一种双层杯,这种双层杯在组装过程中无需采用胶水黏贴,固定零件数量少,装配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层杯,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杯体、硅胶内胆、杯盖及杯口套;所述硅胶内胆安装在硅胶杯体的内腔中;所述硅胶杯体包括硅胶杯身及硅胶杯颈;所述杯口套固定在硅胶杯颈外侧壁处,杯口套内侧压迫硅胶杯颈外侧壁;所述杯盖与杯口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杯颈上端开口处设有外沿压边,外沿压边卡在杯口套上端开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内胆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置于硅胶杯颈上端开口处的外沿压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内胆上端开口外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这样,使用者在饮用过程感觉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杯身内腔的底部设有定位槽,硅胶内胆的底部处于定位槽中,起到抗震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杯颈上端开口处抵住硅胶内胆上端的外壁,从而使硅胶杯体尽可能的将硅胶内胆包裹住,所以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硅胶内胆内外的热传递,更好的起到保温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杯颈的上部内壁直径小于硅胶杯体的内壁直径,从而使硅胶内胆的外壁与硅胶杯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隙,能使装在硅胶内胆的水等饮品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并且具有隔热防烫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底面设有密封环,当杯盖罩住硅胶杯体时,密封环抵在硅胶内胆上端开口处的环形凸缘上,密封效果更强。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硅胶杯体开口处设有能紧密锁住硅胶杯体与硅胶内胆的杯口套,使得双层杯组装简单、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并且避免了通过胶水黏贴、在使用时所产生有害气体;杯体与内胆均使用采用不仅耐热且耐腐蚀的硅胶材料制作;硅胶内胆与硅胶杯体之间形成空隙且上端密封,从而使双层杯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双层杯,包括硅胶杯体1、硅胶内胆2、杯盖3及杯口套4;硅胶内胆2安装在硅胶杯体1的内腔中;硅胶杯体1包括硅胶杯身101及硅胶杯颈102;杯口套4固定在硅胶杯颈102外侧壁处,杯口套4内侧压迫硅胶杯颈102外侧壁;杯盖3与杯口套4螺纹连接。
硅胶杯颈102上端开口处设有外沿压边1021,外沿压边1021卡在杯口套4上端开口上。
硅胶内胆2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缘201,环形凸缘201置于硅胶杯颈102上端开口处的外沿压边1021上。
硅胶内胆2上端开口外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这样,使用者在饮用过程感觉更加舒适。
硅胶杯身101内腔的底部设有定位槽1011,硅胶内胆2的底部处于定位槽1011中,起到抗震效果。
硅胶杯颈102上端开口处抵住硅胶内胆2上端的外壁,从而使硅胶杯体1尽可能的将硅胶内胆2包裹住,所以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硅胶内胆2内外的热传递,更好的起到保温作用。
硅胶杯颈102的上部内壁直径小于硅胶杯体101的内壁直径,从而使硅胶内胆2的外壁与硅胶杯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空隙,能使装在硅胶内胆2的水等饮品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并且具有隔热防烫作用。
杯盖3底面设有密封环301,当杯盖3罩住硅胶杯体1时,密封环301抵在硅胶内胆2上端开口处的环形凸缘201上,密封效果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喜勇,未经陈喜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65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虎杖药材鲜切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悬挂轨道及其换轨装置、滑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