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8040.8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3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0 | 分类号: | F02F1/4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体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性能、低油耗、轻量化、紧凑化”是当今世界对汽车发动机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高性能”意味着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升功率等性能参数要不断的提升。“轻量化”意味着铝合金、镁合金等缸体材料的使用要日趋普及。“紧凑化”意味着发动机结构需向集成化、模块化和缸心距减小等方面发展。高性能和紧凑化的需求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会导致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的温度(以下简称缸间温度)很高;如果没有合理的冷却系统来保证缸间温度的降低,那么就会导致发动机缸孔变形加剧、机油消耗量高、活塞漏气量高、甚至拉缸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如何把缸间温度降低到合理的水平,成为发动机开发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发动机缸间温度降低,主要采用在缸间加工交叉斜水孔的方案,以保证缸间有冷却液通过,带走一部分缸间的热量;使缸间温度得到合理降低,进而满足发动机的工作要求。如专利号为201020235797.0,名称为“一种气缸体缸间冷却水路结构”的中国专利,于2011年2月9日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间冷却方式,采用的即是这种方案。但是发动机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斜水孔一般比较深,如果孔的直径太小会导致断刀等工艺问题,所以孔的直径一般都在¢3以上。因而斜水孔的方案只适合缸间宽度比较大的情形,以保证有充足的空间进行钻孔,而又不带来断刀等工艺问题。对于那些缸间宽度比较小的情形,加工斜水孔的方案会导致缸孔壁厚不足,造成发动机损坏等问题,斜水孔的方案不可行。对于缸间宽度比较小的缸体,目前没有可行的缸间冷却方案,现有的缸体缸间冷却结构不能满足发动机紧凑化的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便于加工,能降低加工成本,且能应用在缸间宽度较小的缸体上,满足发动机紧凑化发展需求的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所述发动机缸体上设有缸孔,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相邻缸孔间均设有两冷却水套;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相邻缸孔间设有连通两冷却水套的冷却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凹槽和缸孔中心线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凹槽为U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凹槽深度大于相邻缸孔间温度最高位置点到发动机缸体表面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凹槽宽度为1.5mm。
进一步地,两冷却水套以缸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在缸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在发动机缸体上加工冷却凹槽,冷却凹槽的位置在缸体的相邻两缸孔之间,冷却凹槽连通水套;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冷却液不仅可以在缸孔的外围轮廓流动,而且可以在加工的冷却凹槽中流动,从一侧的水套流向另一侧的水套,带走一部分缸间的热量;有效的降低缸间温度,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发动机缸体缸间加工冷却凹槽的方式,相对于缸间开斜向交叉孔的方式;不仅更便于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且能设置在缸间宽度比较小的发动机上,便于发动机缸体空间布置,能满足发动机紧凑化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的A-A方向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发动机缸体,2、冷却水套,3、缸孔,4、冷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发动机缸体缸间冷却结构,发动机缸体1上设有缸孔3,发动机缸体1上相邻缸孔3间均设有两冷却水套2;发动机缸体1上相邻缸孔3间设有连通两冷却水套2的冷却凹槽4。发动机缸体1上安装发动机缸垫和发动机缸盖,发动机缸垫盖在冷却凹槽4上,形成发动机缸体1和缸盖间的可靠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8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内燃机护罩环
- 下一篇:一种湿式抗穴蚀气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