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油缸内泄漏检测设备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8880.4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6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赵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石辉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油 泄漏 检测 设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内泄漏检测设备及设置有该设备的液压油缸内泄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部件,应用十分广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油缸泄漏故障,油缸泄漏分为外泄漏和内泄漏两种。一旦油缸发生泄漏,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及时判断油缸是否泄漏。
外泄漏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外泄漏较容易发现,只要仔细的观察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内泄漏会影响液压油缸的技术性能,出现运力不足,运动速度缓慢和工作不平稳等现象。液压油缸内漏油有两处:一处是活塞与活塞杆之间的静密封部分;另一处是活塞与缸壁之间的动密封部分。这些内泄漏部位均发生在油缸内部,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且内泄漏量往往比较小,这就造成对内泄漏现象难以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
液压油缸内泄漏检测的理论基础:
增压效应:由于活塞密封圈的磨损,老化或机械损伤丧失密封作用,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变成了连通器,有效承压面积由活塞截面积变成了活塞杆截面积,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压力会增大。
密封失效前:
P1=F/A
式中:
P1:液压油缸无杆腔压力;
F:液压油缸外载荷;
A:液压油缸活塞截面积;
密封失效后:
P2=F/B
式中:
B:液压油缸活塞杆截面积;
因为A>B,故P2>P1,该压力突变现象称为增压效应。
液压油缸发生内泄漏不会迅速处于增压效应的状态,内泄漏液压油缸的表现为:液压油缸的无杆腔的压力会下降,有杆腔的压力会升高,最终表现为两腔的压力一致。在压力变化过程中,无杆腔的容积会变小,有杆腔的容积会变大,即液压油缸的伸出距离会变小。
目前存在着一种负载油缸内泄漏在线检测阀,图1表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检测阀的结构。检测阀包括阀体4’、配合安装在阀体4’内部的活塞杆组件6’和弹簧3’以及第一叠加式单向阀1’和第二叠加式单向阀2’,阀体4’上开设有进油口7’和出油口8’。
检测阀主要是对关键点油缸进行检测,检测时,首先,将本检测阀直接安装在待检测液压油缸的无杆腔,代替原有系统中单向阀的作用,即打开第一叠加式单向阀1’和第二叠加式单向阀2’,正常工作状态下,按照第一通路11’——第二通路12’——第三通路13’——第四通路14’——第五通路15’的流向作为上述固装式单向阀使用。
需要作为检测阀使用时,关闭第二单向阀2’,打开第一单向阀1’,内泄压通过第一通路11’——第二通路12’进入无杆腔内,活塞受压下移,直至活塞端面触通第五通路15’泄压,退回,循环上述动作过程,活塞杆往复运动。其动作频率慢表示泄漏量小,往复频繁表示泄漏量大,活塞杆顶出不动作表示内泄严重,处于内泄直通危险状态,活塞杆无动作表示油缸活塞无泄漏。检测完毕后,打开第二叠加式单向阀2’,恢复单向阀作用。
对普通液压油缸的巡检检查时,在原有单向阀的前后加装两个测量点,正常工作是开启单向阀循环通路,当发生异常需要检测时,携带检测阀,单向阀与油缸无压腔中间的测压点连接测压阀进油口,另一检测点连接检测阀出油口。关闭检测阀中的第二叠加式单向阀2’,打开检测阀中的第一叠加式单向阀1’,同时关闭系统单向阀即可进行检测油缸内泄作业。内泄压通过第一通路11’——第二通路12’进入无杆腔内,活塞受压下移,直至活塞端面触通第五通路15’泄压,退回,循环上述动作过程,活塞杆往复动作。活塞杆的动作频率慢表示泄漏量小,往复频繁表示泄漏量大,活塞杆顶出不动作表示内泄严重,处于内泄直通危险状态,活塞杆无动作表示油缸活塞无泄漏。完毕后打开系统单向阀即可恢复正常工作。
尽管负载油缸内泄漏在线检测阀可以解决并改变以往在线油缸不能安全又便捷地检测液压油缸内泄漏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检测阀开设有多个通油孔,且集成两个单向阀,结构比较复杂。检测阀油路截面突变位置多,液压油通过此检测阀,局部压力损失较大,对内泄漏量检测正确性有一定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8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