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锅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9403.X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7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向从华;赵洪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跃发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34 | 分类号: | A47J36/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赵英 |
地址: | 4015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具,特别是一种功能多样的多功能锅垫。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烹饪的时候,锅具的温度很高,且锅具永久后锅底会出现黑色的污迹。所以人们在放置锅具时,为了防止台面被烫坏或被污染,都会垫上锅垫,对台面进行保护。
然而,现有的锅垫的结构形式单一,且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多重需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11月6日公告了,公告号为203263103的一种新型锅垫,该锅垫将两个垫块呈十字形交叉连接,并在垫块上设有锅铲托架槽和架孔,在用餐时,可将勺子和筷子置放在架孔内,锅铲摆放在锅铲托架槽上。虽然这种结果的锅垫解决了之前锅垫功能单一的问题,但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在锅垫上方放置有锅,所以其放置空间小,不易取放。2、由于锅是置放在上面的,在放置筷子或是锅铲时,容易碰到锅,烫伤到使用中的手。3、锅底的污垢在与锅垫摩擦后,容易脱落在筷子或是锅铲上,影响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锅垫功能单一而提供的一种既能用于放置锅又能放置其它物品的多功能锅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能锅垫,它包括垫体,在垫体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隔热垫,在下端面上设有至少三个与垫体固定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呈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拿取隔热垫,在垫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凹腔,所述隔热垫置于凹腔内,在每个凹腔的上端均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呈半圆形。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隔热垫上的热度传递到台面上,增加隔热效果,所述支撑块的高度在3mm~10 mm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容器和增加隔热垫的美感、趣味性,所述隔热垫呈圆形或多边形,且各个隔热垫的面积不同,色彩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多功能锅垫具有如下优点:
1、在垫体上设置的多个不同色彩、不同尺寸的隔热垫不仅使得整个锅垫更加美观,同时,这些隔热垫能够充当杯垫或是放置盘子的垫子,实用性较高,在使用完毕后,可将这些隔热垫放进与之对应的凹腔内,收纳方便、节省了一定的空间。
2、在垫体下还设有支撑块,能进一步的阻隔热量传递到台面上,使得锅垫的隔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多功能锅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多功能锅垫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垫体1、上端面11、下端面12、凹腔13、凹槽14、隔热垫2、支撑块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锅垫,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垫体1,在垫体1的上端面11设有若干个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隔热垫2,在下端面12上设有至少三个与垫体1固定连接的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呈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垫2与垫体1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垫体1的上端面11上设有若干个凹腔13,所述隔热垫2置于凹腔13内,在每个凹腔13的上端均设有一个与其相连通的凹槽14,所述凹槽呈半圆形。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防止热量传递到台面上,所述支撑块3的高度在3mm~10 mm之间。
上述隔热垫2可呈圆形或多边形,且各个隔热垫2的大小不同,色彩不同。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可在凹腔12内刷上不同的颜色,每个对应放置在凹腔12内的隔热垫2的颜色与其一致。采用这种方式制作出的锅垫还可作为小孩的玩具,用于练习孩子的手动协调能力和记忆力。当然,这种锅垫还可作为老年痴呆者的练习用具。
在制作时,可采用压缩纸板、木材、铝合金等材料制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跃发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跃发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9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