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9959.9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鲁德(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F16C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轴承 配套 衬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机械零件,具体涉及一种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
背景技术
衬套是保护转动轴免于受到磨损的重要器件,但是当它本身受到磨损的时候,会使整体的震动增大,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在更换的时候非常的麻烦,散热性能不好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包括筒体,筒体内分为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垂直定向于第一安装孔下方,筒体外表面上第二安装孔对应区间内设有第一螺纹通孔;筒体外表面插拔式连接有合金套,合金套外表面下端设有第二螺纹通孔,第二安装孔入口处设有键槽,第一安装孔出口处插拔式连接有截面为弧形的铜块,铜块的内侧面设有第一沉孔;筒体外表面上第一安装孔对应区间内垂直设有第二沉孔,筒体上表面垂直设有第三沉孔,第三沉孔与第二沉孔相交;以及,合金套外表面自上而下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合金套内表面与第一环形凹槽对应处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之间设有第一通道,第二环形凹槽之间通过弧形凹槽连通。
作为优选,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二螺纹通孔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合金套的上表面与筒体的上表面在同一个表面,合金套的下表面与筒体的下表面在同一个表面。
作为优选,铜块的内侧面所在圆与筒体内侧面所在圆完全重合,铜块的上表面与筒体的上表面在同一个表面,铜块数量为2,且成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第一沉孔与铜块的内侧面呈45°夹角,第一沉孔的开口朝下。
作为优选,第二沉孔的中轴线与处于最下面的第一通道的中轴线在同一个直线上。
作为优选,弧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垂直定向。
作为优选,第二环形凹槽的数量为2,且第二环形凹槽均处于筒体外表面上第一安装孔对应区间内。
作为优选,第一通道数量为2,且第一通道成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合金套外表面设有石墨环,筒体内表面均匀分布有截面为圆形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筒体外表面插拔式连接有合金套,合金套外表面下端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有利于增加衬套的耐磨性,延长使用时间,同时采用螺栓与筒体固定为一个整体,防止旋转磨损;
2.第二安装孔入口处设有键槽,增加与轴的连接能力和强度;
3.第一安装孔出口处插拔式连接有截面为弧形的铜块,铜块的内侧面设有第一沉孔,铜的热延展性能高,且硬度不高,当运行起来后温度升高使得膨胀从而使筒体与轴连接更为的紧固,同时具有散热的能力;
4.筒体外表面上第一安装孔对应区间内垂直设有第二沉孔,筒体上表面垂直设有第三沉孔,第三沉孔与第二沉孔相交;以及,合金套外表面自上而下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合金套内表面与第一环形凹槽对应处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之间设有第一通道,第二环形凹槽之间通过弧形凹槽连通,润滑油从第三沉孔进入后通过第二沉孔到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一环形凹槽内,使得润滑油能充分接触,提高润滑效率,同时形成一个环路,使得热量能更好的流通,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5.整体设计新颖,耐磨能力好,散热性能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的合金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的铜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石墨轴承配套用衬套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鲁德(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巴鲁德(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9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尼龙保持架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 下一篇:注油式螺杆护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