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纸箱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0438.5 | 申请日: | 2014-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9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曾金明;陈南庆;徐玉志;陶叶斌;龚辉;郭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玉 |
主分类号: | B31B1/00 | 分类号: | B31B1/00;B31B1/74;B31B1/2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纸箱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箱机械,特别涉及一种纸箱成型机。
背景技术
我国纸箱机械发展至今,单面机因档次低,不能保证纸箱质量,已面临淘汰。国产普通生产线还都属于低档次线,产量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使用三五年,设备就老化了。近几年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变化和行业变化。市场的需求量扩大,质量要求更高。而普通生产线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为了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设备必须上档次。我国的包装机械需要进行全面改造,要达到国际上高速、宽幅的水平,还有个艰苦的过程。
目前纸箱加工的必要设备主要包括:纸箱印刷机,分纸机,开槽机,钉箱机。现有技术中,制约纸箱加工效率的主要因素就是纸箱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纸箱加工过程中,对纸板进行印刷、切角开槽、分纸压线都需要分步进行,生产效率低。经过广泛检索,尚未发现较为理想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纸箱生产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纸箱成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纸箱成型机,包括送纸工作台、两个印刷装置和成型装置,所述的印刷装置设置在工作台和成型装置之间,所述的印刷装置和成型装置通过滚轮连接在轨道上,在成型装置的机箱之间设有一组转轴,在不同的转轴上分别连接转盘、开槽辊、上压延辊和下压延辊,其中转盘和开槽辊对应配合,上压延辊和下压延辊对应配合,其特征在于:
a、在中间印刷装置的机箱和成型装置的机箱上分别连接一个转轴,转轴均设置在机箱的底部,在每个转轴上都套接至少一个齿轮;
b、还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有支架,在支架上连接一组电机,所述的电机通过联动装置与对应的转轴连接;
c、在底座的两侧还分别连接一个齿条,转轴上的齿轮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
d、在两个印刷装置的机箱之间配合连接一个锁紧装置,在中间印刷装置的机箱和成型装置的机箱之间也配合连接一个锁紧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套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链轮和套接在转轴上链轮,两个链轮通过链条配合传动。
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气泵,气泵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机箱上,在与该机箱对应配合的机箱上固定连接一个挡块,在所述的气泵的前端通过连接销分别与转动板的一端和辊轴相铰接,辊轴与挡块对应配合,转动板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接气泵的机箱上,气泵通过管道连接气源。
在连接转盘的转轴上连接齿条,在每个转盘上都连接一个套筒,在每个套筒上都连接一个齿柱,每个齿柱都与齿条啮合。
在所述的成型装置的机箱之间还设有两个固定轴,在固定轴上连接一组联动装置,一个固定轴上的联动装置分别与转盘和开槽辊对应配合,另一个固定轴上的联动装置分别于上压延辊和下压延辊对应配合。
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套环,套环套接在固定轴上,在套环上连接两个连接块,其中一个固定轴上同一个联动装置的两个连接块分别与转盘和开槽辊对应配合,另一个固定轴上同一个联动装置的两个连接块分别上压延辊和下压延辊对应配合。
本装置可根据纸箱的不同规格,通过电机和传动装置调节印刷装置和成型装置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通过锁紧装置固定不同的机箱,可有效的防止生产时机箱的震动,通过调节开槽刀和压延辊在各自的转轴上的左右位置,可达到不同规格的纸箱的生产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本装置可以一次性完成印刷和成型的工序,能够适用不同规格的纸箱的生产需要,且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斜视图;
图3是锁紧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切割刀与边切辊的联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纸箱成型机,包括送纸工作台1、两个印刷装置2和成型装置3,所述的印刷装置2设置在工作台1和成型装置3之间,所述的印刷装置2和成型装置3通过滚轮10连接在轨道5上,在成型装置3的机箱之间设有一组转轴11,在不同的转轴上分别连接四个转盘12、四个开槽辊13、四个上压延辊29和四个下压延辊30,其中转盘12和开槽辊13对应配合,上压延辊29和下压延辊30对应配合,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玉,未经郭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0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