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气体流量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0553.2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5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4 | 分类号: | G01F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流量 测量 装置 以及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计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气体流量测量仪。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电力、冶金、燃气等很多行业都需要进行气体流量测量,目前国内进行这类测量所采用的测量装置主要分为:孔板等标准节流装置以及基于皮托管测速原理发展起来的均速管流量传感器。
孔板等标准节流装置具有测量的差压值比较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安装、检修非常困难,压力损耗高的缺点,有些场合甚至无法使用,同时,由于需要设置节流装置,在长期使用中,边缘容易变形、磨损、正负压室间发生渗漏等,将会导致精度降低;均速管流量传感器无需设置节流装置,结构简单,压力损失小。运用现有技术中的均速管流量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速时,首先需要在被测量管道上打孔,以便插入均速管流量传感器,从而取得差压值。当被测量管道的管径较小时,或者运用于小流量,低流速气体的测量场合时,在管道上打孔不方便且破坏了管道的密闭性,进而影响了测量的精确性。
当获得差压信号后,通过电路处理单元运算处理可以得到被测量管道中气体的流速等参数,即:差压测量装置与电路处理单元相连。具体为:差压测量装置测量得到差压信号;差压传感器将此差压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对此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后输入A/D转换电路;再经单片机中处理和运算则可得到被测量管道中气体的流速等参数。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气体流量测量装置用 于测量管径较小的管道或者运用于小流量,低流速气体的测量场合时,不方便安装且影响测量精确性,从而提出一种便于安装、测量精确的气体流量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包括:
测量管,所述测量管两端开口,所述测量管进口端的管壁上开设有全压取压孔,所述测量管出口端的管壁上开设有静压取压孔;
全压取压管,所述全压取压管内设空腔且下端制有全压测孔口,所述全压取压管的下端通过所述全压取压孔垂直插入到所述测量管内;
静压取压管,所述静压取压管内设空腔且下端制有静压测孔口,所述静压取压管的下端通过所述静压取压孔垂直插入到所述测量管内;
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全压取压管与所述测量管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静压取压管与所述测量管固定连接;
所述全压取压管与所述测量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后,所述全压测孔口与气流流速方向成预设角度A°;所述静压取压管与所述测量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固定后,所述静压测孔口与气流流速相反方向成B°,其中,45≤A≤75;45≤B≤75。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测量管的两端开口处的管径小于所述测量管其余部分的管径。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全压取压管和所述静压取压管的管径相同。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全压测孔口与气流流速方向成预设角度A°,所述静压测孔口与气流流速相反方向成B°,其中,A=B。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全压取压管与所述测量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后,所述全压测孔口位于所述测量管的中轴线上;所述静 压取压管与所述测量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固定后,所述静压测孔口位于所述测量管的中轴线上。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测量管的管径为Cmm,所述全压取压孔与所述测量管进口端的距离为Dmm,其中3C≤D≤5C。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全压取压管和所述静压取压管的管径小于等于测量管管径的四分之一。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测量管的截面为矩形或者圆形。
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均为法兰连接。
一种气体流量测量仪,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气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电路处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05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