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送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1519.7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3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惠斯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08 | 分类号: | B65H51/08;B65H5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送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送线器。
背景技术
在线束加工领域,例如电脑剥线机、切管机等设备都会涉及到线束的输送问题,现有的送线器一般是将线束穿过一个活动轮,活动轮的上下运动可控制放线盘转动和停止,当线束消耗,活动轮受线束拉力向上运动,控制放线器放出线束,进而活动轮下降,控制放线器停止放线,线束消耗后继续向上运动,以此往复控制送线长度,在这个过程中,线束因受到活动轮重力作用而产生较大的且大小不恒定的张力,这会导致线束在进线端打滑,造成线束加工设备工作时切割长度不稳定。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自动送线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送线器,其结构简单,能够较好的避免线束输送过程中承受的拉力,提高线束的加工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线器,包括输送系统和设置在输送系统一侧的放线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第一立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水平送线辊轮组、用以驱动所述水平送线辊轮组的输送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输送检测摆臂以及用于检测输送检测摆臂摆动位置以根据输送检测摆臂位置控制所述输送电机启动的光电检测传感器,所述输送检测摆臂的自由端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位于所述水平送线辊轮组下方,所述放线系统包括第二立柱、通过放线主轴固定于第二立柱上的放线盘、刹车装置和刹车驱动摆臂,所述刹车装置固定在第二立柱上,所述刹车驱动摆臂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上,所述刹车驱动摆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且该自由端设置有水平过线轮,所述刹车驱动摆臂上下摆动促使刹车装置抱紧或松开放线主轴。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垫片、固定块、刹车片和活动杆,所述固定块固定在第二立柱上且位于所述垫片和刹车片之间,所述活动杆穿过固定块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垫片和所述刹车片相连,所述刹车片松开或抱紧放线主轴,所述垫片与所述刹车驱动摆臂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驱动摆臂与转轴固定的一端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所述垫片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放线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中心通过所述放线主轴相连,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固定有若干根绕线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盘、第二圆盘上分别相对设置有若干个沿放线主轴径向延伸且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绕线支撑杆从所述通孔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上还设置有垂直送线辊轮组,所述垂直送线辊轮组包括前后相对设置的一对垂直送线辊轮。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送线辊轮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垂直送线辊轮组两侧的第三水平送线辊轮以及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水平送线辊轮和第二水平送线辊轮,所述第三水平辊轮的水平最高点与所述第二水平送线辊轮的水平最高点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驱动摆臂的自由端还设置有垂直过线轮组,所述垂直过线轮组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水平过线轮一侧的两个垂直过线轮。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线器通过所述光电检测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输送检测摆臂的上下摆动位置来控制所述输送电机驱动所述水平送线辊轮组输送线束,同时通过线束牵引所述刹车驱动摆臂上下摆动来控制所述刹车装置松开或抱紧所述放线盘的放线主轴,避免了线束输送过程中受到拉力,提高了线束加工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送线器的立体图;
图2是自动送线器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移除第二立柱后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向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一种自动送线器包括机座1、设置在机座1上的输送系统和设置在输送系统一侧的放线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惠斯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惠斯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1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