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1956.9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3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单国庆;董前年;朱双单;疏敏;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诚易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B01D25/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67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滤 滤液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银浆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银浆的生产中,经过球磨成型后的铝银浆需要进行筛分、压滤、捏合等后续的操作过程,其中压滤是铝银浆生产过程中进行固液分离的操作过程,在压滤时,通常情况下是直接将滤液排放到压滤机下方的底盘中的。而由于底盘是开放的,因此底盘中的滤液会蒸发到周围的工作环境中,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还会给工人的健康带来不利,并且铝银浆用油通常是易燃品,还会给车间带来火灾隐患甚至给周边的空气带来污染,同时,大量的铝银浆用油蒸发到空气中会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该置结构简单、安装检修方便、安全实用,能有效避免滤液蒸发到空气中,优化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包括水咀、塑料管、钢制接头、金属软管、渣油泵和滤液收集管道;水咀安装在压滤机的排液口上,滤液收集管道上设置有一组与管道内腔连通的进液孔,进液孔位于排液口相对的管道面上,沿着管道轴向均匀分布,各进液孔之间的间距与各排液口之间的间距相同,进液孔外端口处设置有连接咀,连接咀的内腔与进液孔连通;所述塑料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水咀和连接咀上,用于将压滤机中的滤液输送之滤液收集管道中,滤液收集管道的一端经钢制接头和金属软管与渣油泵连接,渣油泵的输出端经管道与储液罐连接,滤液收集管道的另一端为排出口,排出口用于将滤液输送至其他工序中,排出口处设有球阀,渣油泵用于将滤液收集管道中的滤液输送之储液罐中。
优选地,塑料管与水咀和连接咀之间均采用钢制接头连接。
优选地,渣油泵与金属软管相接处也设置有球阀。
优选地,塑料管为透明塑料管。
优选地,滤液收集管道为不锈钢圆形管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明塑料管将压滤机排出的滤液输送至滤液收集管路中,滤液收集管中的滤液由连接在一端的渣油泵输送至储液罐进行贮存,或者直接由滤液收集管另一端的排出口经管道输送至其他工序进行再处理或直接应用。本实用新型整个滤液收集过程中,滤液从压滤机排出直至收集贮存或应用都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滤液不与外界接触也就避免了蒸发的问题,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质量,也为公司节省了资源,降低了成本,且本实用新型中的透明塑料管与水咀和连接咀之间,以及滤液收集管道与金属软管之间,金属软管与渣油泵之间均采用钢制接头连接,方案安装和检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滤液蒸发到空气中,既安全实用,又优化了工作环境,还能为公司节省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且结构简单、安装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中的塑料管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中的塑料管的连接图。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滤机滤液收集装置,包括水咀1、塑料管2、钢制接头3、金属软管4、渣油泵5和滤液收集管道6,水咀1安装在压滤机7的排液口上,滤液收集管道6采用不锈钢圆形管道,滤液收集管道6上设置有一组与管道内腔连通的进液孔,进液孔位于排液口相对的管道面上,进液孔沿着管道轴向均匀分布,各进液孔之间的间距与各排液口之间的间距相同,进液孔外端口处设置有连接咀61,连接咀61的内腔与进液孔连通;塑料管2采用透明塑料管,塑料管2的一端通过钢制接头3连接在水咀1上,另一端通过钢制接头3连接在连接咀61上,用于将压滤机7中的滤液输送之滤液收集管道6中,滤液收集管道6的一端经钢制接头3和金属软管4与渣油泵5连接,渣油泵5和金属软管4相接处设置有球阀10,渣油泵5的输出端经管道与储液罐8连接,滤液收集管道6的另一端为排出口,排出口用于将滤液输送至其他工序中,排出口处设有球阀9,渣油泵5用于将滤液收集管道6中的滤液输送之储液罐8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诚易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诚易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19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