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交站台自动招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3438.0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6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军;任佳伟;王倩;张晓龙;蒋阳;王川中;周明旭;周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一军;任佳伟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交 站台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及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它作为出行方式。当公交车到站时,由于司机无法判断在站台的乘客要搭乘哪路车,所以只要站台有人就必需停车开门。这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车辆制动磨损。车辆在启动时燃油消耗率会很高,排放很差,而且车辆多次不必要的启停增加了交通拥堵的几率,增加了乘客等车的时间。由于公交车数量巨大,这些问题长时间累加起来就会造成大量的不必要的车辆磨损、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现今很少有专利和技术着手解决此问题,且已有的技术可行性很差。如专利CN201120358524,乘客通过按对应车次的按钮以点亮LED点阵面板。司机根据点阵面板确定是否有乘客上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存在如下问题:
1.采用按键方式触发不具备自动识别乘客乘坐哪路车的功能。乘客到站后需要按对应车的按钮,不方便。
2.无法准确关闭公交站台提示牌的提示。由于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交通拥堵或其它突发情况,因此该专利根据每班公交车的间隔时间,无法准确关闭公交站台提示牌的提示。
3.公交车司机不容易看到站牌提示。提示牌安装在站内,只有当司机进站后才能看到,而且当乘客很多时,司机根本无法看完站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公交站台自动招停装置。该装置可自动识别乘客乘坐哪路车,并点亮停车牌上相应的停车灯,公交车司机根据对应停车灯指示,判断是否有人上车。
本装置包括:停车牌、停车灯、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模块、AD转换器、实时时钟、单片机、电源模块。其中压力传感器与AD转换器连接,AD转换器、停车灯、超声波模块、电源模块、实时时钟与单片机IO口连接。
停车牌安装有各路车的停车灯。停车灯亮灭以指示有无乘客候车。AD转换器将压力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单片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模块检测有无乘客,以及是哪路车的乘客。实时时钟为装置提供时间,以便装置决定何时进入休眠状态和唤醒。单片机处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以决定是否点亮以及点亮哪路停车灯。电源模块为整个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公交站台共有几路车以及站台大小划分乘车识别区和公共区域,每一路车都有对应的乘车识别区。乘车识别区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模块,乘客只要站在对应车的乘车识别区后,单片机根据乘车识别区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判断有无乘客等车,有就点亮对应车的停车灯。停车牌像红绿灯一样安装在公交车进站的正前方高处,而且是双面显示的,公交车司机在进站前根据停车灯亮灭就可以知道有无乘客候车。当乘客上车后,单片机根据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关闭停车灯。在该站台所有公交车收车后,该装置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约能源;在首班车运行半小时前,装置自动唤醒,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具备自动识别乘客乘坐哪路车的功能。乘客在站台只需站在相应的乘车识别区,无需其他操作,简单方便。
准确及时地向公交车司机反映有无乘客乘坐该路车。不受交通状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公交车司机很容易看到停车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装置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2是停车牌示意图;
图3是完成一路公交提示的硬件组成图;
图4是逻辑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装置安装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公交站台共有几路车将乘客候车区域划分几个乘车识别区(1)。乘车识别区(1)为一个长方形,宽度可容纳一到两个人并排站立,长度根据具体公交站台尽可能长。每路车都对应有一个乘车识别区(1),其上标有该路车的名字,在识别区下方安装有一组压力传感器(1-2)。在每个乘车识别区旁是公共区域(2),没布置任何东西,不起识别作用,而且公共区域(2)一般较大,可以解决某路车候车人很多而有些很少的问题,合理的利用了公交站台有限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一军;任佳伟,未经陈一军;任佳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3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