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铸造船用汽缸盖的砂芯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7010.3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方;马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铸造 汽缸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铸造船用汽缸盖的砂芯组件。
背景技术
在铸造汽缸盖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砂芯,由于砂芯导热能力差,若砂芯完全采用型砂制成,浇入铁水凝固后所需冷却时间较长,如何在保证浇铸质量的前提下调高散热速率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铸造船用汽缸盖且散热效果极好的砂芯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铸造船用汽缸盖的砂芯组件,它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部,所述下砂芯部包括一至十号共十个砂芯组成,其中二号砂芯对应汽缸盖四处贯穿缸体的柱状空间,五号砂芯对应汽缸盖中水平向通道空间,所述二号砂芯和五号砂芯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石墨铸铁棒和第二石墨铸铁棒。
优化的,所述第一石墨铸铁棒的半径为其所在柱状空间半径的2/3~4/5,且其与该柱状空间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石墨铸铁棒的上端面与砂芯分型面齐平。
优化的,所述第二石墨铸铁棒的半径为其所在柱状空间半径的2/3~4/5,且其与该柱状空间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石墨铸铁棒伸出于其所在柱状空间且伸出部分位于七号砂芯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将石墨铸铁棒设置在树脂砂或铬矿砂较集中、散热较难处,利用石墨铸铁棒导热性能好、散热快的特点,提高了铸件的降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石墨铸铁棒和第二石墨铸铁棒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石墨铸铁棒的位置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21、第二石墨铸铁棒;22、第一石墨铸铁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用于铸造船用汽缸盖的砂芯组件包括上砂芯和下砂芯部,下砂芯部包括一至十号共十个砂芯组成,在图中分别由1至10表示,例如一号砂芯即1分布的区域,以此类推,各砂芯收缩率小于1%,其中一、四六、七、八、九号砂芯为拆卸式,二、三号砂芯为拆卸对开式砂芯,其余为对开式,一、四号砂芯为覆膜砂射芯机制芯,二、三、六、七、八、九号砂芯为树脂砂手工制芯,其余为铬矿砂。
其中二号砂芯对应汽缸盖四处贯穿缸体的柱状空间,五号砂芯对应汽缸盖中水平向通道空间,二号砂芯和五号砂芯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石墨铸铁棒22和第二石墨铸铁棒21。
第一石墨铸铁棒22的半径为其所在柱状空间半径的2/3~4/5,且其与该柱状空间同轴设置。第一石墨铸铁棒22的上端面与砂芯分型面齐平。
第二石墨铸铁棒21的半径为其所在柱状空间半径的2/3~4/5,且其与该柱状空间同轴设置。第二石墨铸铁棒21伸出于其所在柱状空间且伸出部分位于七号砂芯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7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轨道的转盘式连续浇铸装置
- 下一篇:一种蜡模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