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代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7198.1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6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于卫;李云;江丽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孙忠明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代 模拟 电子技术 综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代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系统,用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模拟可编程应用技术、模拟集成电路应用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电路绘图与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等,属于电子模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装置偏向于分立元件的使用,包括晶体管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滞回电压比较电路、双门限电压比较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为各电路提供直流工作电压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装置对运算放大器的创新与综合应用不够重视,也没有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模拟可编程技术及其器件的创新综合应用,电路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不灵活,电路实现的功能局限很大,所能实现的性能指标一般,也没有自主功能接线区,还有使用的安全性系数低,故障率高,且多无抗干扰设计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现有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现代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系统,为现代模拟电子技术和模拟可编程技术实验、课程设计、创新设计和技术开发等实践教学和开发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现代模拟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系统,包括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由晶体管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构成的分立元件区,包括信号发生器、多模式运算放大电路、滞回电压比较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集成电路应用区,为各电路模块提供直流电压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系统中还设置由ispPAC10编程电路、ispPAC20编程电路、ispPAC80编程电路构成的编程区;所述集成电路应用区中还有二阶滤波系统电路、双门限电压比较电路、半/全波精密整流电路、增益线性调节电路、数控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运放仪表放大电路、专用仪表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所述系统中还设置移相与相敏检波电路、传感电路模块、输出接口模块电路;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输出至分立元件区、集成电路应用区和编程区中各电路的输入端,信号发生器的TTL电平脉冲信号输出至二阶滤波系统电路和采样保持电路的输入端;传感电路模块一路输出接ispPAC10编程电路、ispPAC20编程电路的IN1+、IN1-差分输入端,ispPAC10编程电路、ispPAC20编程电路的输出端经继电器驱动电路与蜂鸣器电路实现有关物理量的测量、控制和报警;传感电路模块的另一路输出送至运放仪表放大电路和专用仪表放大电路,运放仪表放大电路、专用仪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送至滞回电压比较电路、双门限电压比较电路,滞回电压比较电路、双门限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分别接继电器驱动电路与蜂鸣器电路实现有关物理量的测量、控制和报警,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送至ispPAC80的输入端。
所述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与各电路模块均经短路帽实现连接和断开。
所述系统中还设置自由电路接线区,分立元件区、集成电路应用区和编程区及自由电路接线区中各电路的输出集中引至输出集中区,各电路的参考地接通连在一起,并和电源的参考地连在一起。
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U1运放电路组成正弦波振荡器、U2运放电路组成放大衰减器的正弦波信号发生器,U1运放电路的输出接U2运放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二阶滤波系统电路由串接的U4混叠器,U5、U6积分器构成二阶高通、带通和低通滤波器。
所述多模式运算放大电路由电阻R44和可调电阻RW11组成的信号源分压电路经转换开关Z1连接的包括三极管T8组成的指数电路、包括三极管T9组成的对数电路、包括由电容C16组成的微分电路、包括由电容C17和电阻R50组成的积分电路、包括反相输入限流电阻R49、反馈电阻R51。由电阻R45和可调电阻RW12组成的信号源分压电路经转换开关Z2,通过反相输入限流电阻R46连接到U7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R47和R48分压连接到U7运放的同相输入端,U7运放电路的输出端经转换开关Z3,再结合转换开关Z1和Z2连接实现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指数电路。
所述增益线性调节电路由包括U13、U14、U15、U16运放电路构成,U13、U14运放电路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输入信号Ui1、Ui2,U13、U14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到其输出端,U13运放电路的输出连接到R70,U14运放电路的输出连接到R72,R70、R71分压后连接到U15运放的反相输入端,R72、R73相连后连接到U15运放的同相输入端,U15运放的输出作为电路输出Uo,同时通过R74、R75,送至U15运放的反相输入端,U15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连接到R73、R7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71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燃物燃烧特性实验装置
- 下一篇:数学教学用立体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