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8421.4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嘉;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天元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7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保护 板弱电锁 控制电路 | ||
1.一种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包括弱电锁开关控制电路模块(1),所述弱电锁开关控制电路模块(1)与接地的电池BAT1、三极管Q10和系统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电锁开关控制电路模块(1)由三极管Q1、Q2、Q3、Q4和电压跟随器U1A、U1B、U1C、U1D构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系统负载并联,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压跟随器U1D的第八脚h,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逻辑控制信号,发射极接地;所述电压跟随器U1A的第十三脚m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第十二脚l与第十三脚m并联,第十一脚k与电压跟随器U1C的第六脚f连接,且三极管Q2、Q4的集电极并联在第十一脚k和第六脚f之间;所述电压跟随器U1B的第一脚a与电压跟随器U1C的第四脚d连接,第二脚b与电压跟随器U1D的第十脚j连接,第三脚c与三极管Q10连接,第十四脚n连接电源电压VCC,第七脚g接地;所述电压跟随器U1C的第五脚e并联在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压跟随器U1D的第八脚h之间;电压跟随器U1D的第八脚h与第九脚i并联,第九脚i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系统负载之间串联有电阻R1,发射极与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6,电阻R16上并联有二极管Z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串联有电阻R11,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7,电阻R17上并联有电容C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U1A的第十一脚k与电压跟随器U1C的第六脚f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2,第十三脚m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阻R7、R8、R14,且电阻R7和电阻R8之间并联有电源电压VCC,电阻R8和电阻R14之间设置有弱电开关S1,弱电开关S1上并联有电容C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U1B的第一脚a与电压跟随器U1C的第四脚d之间串联有电阻R10,第二脚b与电压跟随器U1D的第十脚j之间串联有电阻R9,第三脚c与三极管Q10之间串联有电阻R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U1C的第六脚f上并联有与电源电压VCC连接的电阻R6,第五脚e上串联有二极管D3,二极管D3与第五脚e之间并联有接地的电容C3,电容C3上并联有电阻R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弱电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U1D的第八脚h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串联有电容C1,第九脚i上串联有电阻R2,所述电阻R2与接地之间并联有连接电源电压VCC的二极管D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天元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天元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842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倾斜卡位式对讲机电池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异步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