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料均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9563.2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8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斌;方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蓉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38 | 分类号: | C04B7/3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景丰强 |
地址: | 6184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料 化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法水泥或膨胀剂熟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生料均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生料均化处理是干法水泥和膨胀剂熟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生料均化处理是为了减少生料中各种成分之间的波动,使出磨生料在入窑前得到进一步均化,以保证入窑生料的质量,从而稳定产品的整体质量、提高产量。
现有技术中,生料均化过程主要是通过罗茨风机向均化库内环形区的充气槽充气,使生料产生松动活化并向中心室流动,同时诱导该环形区上部的生料产生“漏斗效应”,使生料在向下卸落时,尽量切割多层料面,进行径向混合均化,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2561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生料均化供气机构》(申请号:201320157137.9)所披露。然而,由于该均化系统的充气槽集中在生料的底部,在对生料进行充气活化时也只能活化均化库底部的生料,当靠近中心室的生料流进中心室后,靠近均化库壁卸料口的气流则会折向从中心室附近的卸料口流出,这样就容易在均化库壁附近形成生料滞留区和死区,这种现象在均化库内料位越高时表现的越突出,极大的影响了生料均化处理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有厂家尝试通过增加空气槽的坡度来减少生料滞留区和死区的出现,但是,这就必然导致了均化库容量的减少,影响了生料均化处理的效率。
因此,对于目前的生料均化装置,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生料滞留区及死区出现的生料均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料均化装置,包括供气机构及内置中心室的均化库,所述供气机构包括风机、主管道及与主管道相连通的多个分管道,所述风机设置于主管道的进气端口,所述分管道通到均化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化库的底部围绕中心室分隔为多个供气区域,每个供气区域内至少设置有第一充气管及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靠近中心室布置,所述第二充气管靠近均化库的内侧壁布置,并且,所述第一充气管及第二充气管的进气口分别与各自分管道的出气口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气区域内还设置有第三充气管,该第三充气管到所述中心室的距离大于第一充气管到中心室的距离、小于第二充气管到中心室的距离。
所述的主管道横向布置于均化库下方,所述的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及第三充气管纵向布置于均化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供气区域有4~16个并成型为扇形,所述第一充气管靠近中心室设置于扇形供气区域中心线的1/3节点处,所述第三充气管靠近第一充气管设置于扇形供气区域中心线的2/3节点处,所述的第二充气管具有两根并靠近均化库的内壁对称设置于扇形供气区域中心线的两侧,以使均化库内各部分的供气量尽量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充气管的高度为均化库高度的1/3~2/3,所述第三充气管的高度为第二充气管高度的1/3~2/3,所述第一充气管的高度为第三充气管高度的1/3~2/3。采用上述结构,以加强均化库边缘的生料流动性,避免生料滞留区及死区的出现。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及第三充气管由内而外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承压板、透气板及第二承压板,所述的第一承压板及第二承压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第一承压板优选为采用钢制材料制成,第二承压板可以采用钢制、陶瓷制或水泥制多孔板。
作为优先,所述分管道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分管道与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及第三充气管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止逆阀,以防止因透气板损坏而导致粉料进入供气管堵塞。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风机为罗茨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均化库分隔为多个供气区域,并在每个供气区域内分散的设置了至少两根充气管,即不同充气管到中心室的距离不同,采用这样的结构,自充气管中出来的气体可以均匀的分散在均化库内的各个区域,以增加均化库内各个区域生料的流动性,有效避免生料滞留区及死区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蓉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建蓉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9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的建筑制砂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层真空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