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自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1238.X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0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涛;罗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37/10 | 分类号: | B64D3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自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连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压自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战斗机为了增加航程,往往需要背负2至3个副油箱,而挂在副油箱后需要首先消耗掉其燃油,所以需要对副油箱进行增压,而国内带有副油箱的战斗机没有一种有效的增压自封装置对其挂载的副油箱进行增压,以及在抛投副油箱后能够有效的防止增压气源外泄,提高飞机了战斗力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能够解决副油箱增压及副油箱抛投后增压气源切断不外泄的增压自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增压自封装置包括壳体1、气源入口通道A、气源出口通道B和自动密封装置,在壳体1上开有气源入口通道A和气源出口通道B,在气源入口通道A和气源出口通道B的交汇处设有自动密封装置;
该自动密封装置包括堵盖2、活门3、弹簧4和密封圈5,堵盖2通过密封圈5密封固定在壳体1上,并且堵盖2的内侧带有圆筒,圆筒的外端面上套装有弹簧4,活门3套装在圆筒内,并可在圆筒内上下运动,活门3的一端在弹簧4的压紧力下密封在气源通道出口。
堵盖2上圆筒壁的顶端开有圆孔。
堵盖2上圆筒壁的顶端开有的圆孔,是从堵盖2盖体向内加工而成,并且盖体上圆孔的位置位于密封圈5所在位置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效果:本发明装置解决了副油箱挂载时的副油箱增压问题,以及副油箱抛投后增压气体管路的密封问题,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壳体1;堵盖2;活门3;弹簧4;密封圈5;气源入口通道A;气源出口通道B。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发明装置由壳体1、堵盖2、活门3、弹簧4和密封圈5组成。活门3是活动件,与弹簧4通过堵盖2连接在壳体1上。堵盖2与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并通过密封圈5密封。在自然状态下,活门3由于弹簧4的弹簧力作用,与壳体1通过密封圈5接触密封。另外,在堵盖2上的圆筒壁顶端开有圆孔,避免活门3向上运动时产生气压阻力。由于筒壁所在位置难以满足加工条件,所以需要在堵盖2的盖体上向内钻孔。在堵盖2盖体上的孔由于不能破坏堵盖2的密闭性,所以,堵盖2上的孔必须位于密封圈5所在位置的下面。飞机安装副油箱时,通过副油箱自带的增压管路接口伸入端口B,克服弹簧4弹簧力,推动活门3上移,壳体1内部畅通,使得端口A的增压气源能够顺利进入副油箱,副油箱增压管路与本发明装置通过密封圈5密封。当副油箱抛投后,弹簧4弹簧力推动活门3下压,密封本发明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12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混合分装机
- 下一篇:一种设置垫板的飞机机头防鸟撞骨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