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轮罩连接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5083.7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太生;祝峰;李宁;唐元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8 | 分类号: | B62D2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轮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轮罩连接梁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后减震器的车身安装点11处受到频繁的冲击载荷,目前向上的传力方路径是通过后减震器加强板2传递给后减震器延伸板3后向侧围传导,安装点的传力路径一般是Z向传导,这样后减震器加强板和后减震器延伸板受力很大,导致后减震器加强板2和后减震器延伸板3容易产生疲劳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车身开裂的后轮罩连接梁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轮罩连接梁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加强板和后减震器延伸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减震器加强板连接梁,所述后减震器加强板连接梁呈现具有圆角的L形整体结构,并且所述L形整体结构的第一端附近具有几字形构造,所述几字形构造在底面和侧面通过螺栓与所述后减震器延伸板连接;靠近所述L形整体结构第一端的附近区域与后减震器加强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形整体结构的第二端附近具有凹字形构造,并且在所述凹字形构造的两边通过螺栓连接横梁连接板、地板横梁和地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轮罩连接梁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连接梁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后减震器延伸板和后地板后横梁与后地板后横梁连接板和后地板,能够使后减震器加强板受的力不仅能向Z向传导,也能够向Y向传导。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适用于轿车、SUV等新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无后减震器加强板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后轮罩连接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轮罩连接梁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后轮罩连接梁的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加强板2和后减震器延伸板3,此外还增加了后减震器加强板连接梁1,所述后减震器加强板连接梁1呈现具有圆角的L形整体结构,并且所述L形整体结构的第一端附近具有几字形构造,所述几字形构造在底面和侧面通过螺栓与所述后减震器延伸板3连接;靠近所述L形整体结构第一端的附近区域与后减震器加强板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L形整体结构的第二端附近具有凹字形构造,并且在所述凹字形构造的两边通过螺栓连接横梁连接板4、地板横梁5和地板6。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得车身受的后减震器的冲击载荷增加了一个传导路径,载荷得到了分散,能够防止后减震器加强板和后减震器延伸板连接处的疲劳开裂;而且增加了后减震器安装处的接头连接刚度,能够显著地提升整车的刚度和模态,增加操作稳定性减小振动噪音;另外还使得后悬减震器处的载荷得到分散,所以能减低后悬减震器相关受力零件的料厚,降低车身重量,降低成本。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5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半挂式铁水包运输车
- 下一篇:拖拉机顶盖的支撑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