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房屋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5845.3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石英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水河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00 | 分类号: | E04F15/00;F24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栾波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房屋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供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村,冬季取暖大多采用暖炕通过燃烧生物质燃料进行取暖,如此,不仅采暖效率较低,其还会产生较大的污染气体,不符合当下环保的大潮流。
在城镇中,虽然采用集体供暖,但是,供暖温度、供暖时间无法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要求自行控制,其可控性非常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包括有水泥基础层以及墙体,于所述水泥基础层上喷涂有15-25mm厚的聚氨酯保温层;
于所述聚氨酯保温层的上侧设置有可与市电电网连接用于发热供暖的热电线缆;
于所述热电线缆的上侧及周边设置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厚度为8-10mm;
于所述找平层的上侧设置地板。
优选地,于所述聚氨酯保温层与所述热电线缆之间设置有加固部件,所述加固部件为铁丝网,所述热电线缆通过铁丝与所述铁丝网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找平层为水泥找平层。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通过喷涂工艺在水泥基础层上设置15-25mm厚的聚氨酯保温层,聚氨酯喷涂保温层传热系数K值仅约0.022,其保温性能优于大多数传统铺设工艺采用的保温材料;并且,采用喷涂工艺能够使得保温层与基础层之间整体粘合,解决了传统湿法、干法地暖铺设工艺,保温层与基础层不结合的问题,为减少回填层创造了条件。在聚氨酯保温层上侧设置了热电线缆,其与市电电网连接后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向室内提供热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房屋建筑结构基础上设置了热电线缆,其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室内供热,不会占用室内面积,提高了室内的整洁度。并且,采用电能为供热能源,其具有较高的清洁度,能源利用率非常高,且使用方便,采用开关控制随用随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房屋建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水泥基础层1、墙体2、聚氨酯保温层3、热电线缆4、
找平层5、地板6、加固部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房屋建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屋建筑,包括有水泥基础层1以及墙体2,于水泥基础层1上喷涂有15-25mm厚的聚氨酯保温层3;于聚氨酯保温层3的上侧设置有可与市电电网连接用于发热供暖的热电线缆4;于热电线缆4的上侧及周边设置有找平层5,找平层5的厚度为8-10mm;于找平层5的上侧设置地板6。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通过喷涂工艺在水泥基础层1上设置15-25mm厚的聚氨酯保温层3,聚氨酯喷涂保温层传热系数K值仅约0.022,其保温性能优于大多数传统铺设工艺采用的保温材料;并且,采用喷涂工艺能够使得保温层与基础层之间整体粘合,解决了传统湿法、干法地暖铺设工艺,保温层与基础层不结合的问题,为减少回填层创造了条件。在聚氨酯保温层3上侧设置了热电线缆4,其与市电电网连接后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向室内提供热量。热电线缆铺按每平米设计功率调整热电线缆间距,热电线缆4距离墙体2的距离按180mm-220mm为宜。在热电线缆铺设前后对应热电线缆出厂电阻标注用摇表检测电缆是否正常。在本实用新型中,热电线缆4之间间隔铺设,在其上侧以及周边设置找平层5,并在找平层5上设置地板6。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房屋建筑结构基础上设置了热电线缆4,其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室内供热,不会占用室内面积,提高了室内的整洁度。并且,采用电能为供热能源,其具有较高的清洁度,能源利用率非常高,且使用方便,采用开关控制随用随开。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采用8mm-10mm混凝土作为找平层5,克服了一般干法模块铺设因卡丁、线槽产生的悬空空气热阻,影响采暖效果的问题;比传统湿法回填30mm,减少20mm厚度,不仅节约了层高更提高了散热效率,达到快热节能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水河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水河谷(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5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