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通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7817.5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郝国忠;闫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通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通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测试产品的一个引脚与另一个引脚的电性能是否可正常导通、是否与其他引脚存在短路等故障。
目前,通常使用的导通测试检测方式有:
(1)万用表检测:采用万用表检测是最常规的检测方式,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发生引脚漏测的问题,而且极为耗时费力。
(2)设计购买测试工装夹具:此方式适合简单的电子器件检测使用,如电缆、排线、FPC等测量,对稍复杂的电子产品都需要专门开发ICT(In-Circuit Test,ICT)设备,设备开发与维护成本高,对产品设计要求也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通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通测试耗时费力、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导通测试装置,包括电源接口、数码管显示组件、测试接口、探针;所述电源接口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数码管显示组件,所述数码管显示组件与所述测试接口连接,所述测试接口与被测产品的用户接口连接;所述电源接口的第二端子连接所述探针;所述探针与所述被测产品的被测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组件包括多个数码管,所述电源接口的第一端子分别连接所述多个数码管,所述多个数码管与所述测试接口连接。
又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数码管均为共阴极数码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数码管显示组件包括10个数码管,10个数码管在点亮时分别显示数字0-9。
优选的,所述测试接口插接在所述导通测试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接口与用户接口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测试接口通过电缆或排线与所述用户接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通测试装置在每个被测引脚与用户接口导通时,数码管显示组件显示不同的数字,检测人员可以比较容易地检查出被测引脚线路中可能存在的短路、断路、错接等问题;同时,选用数码管显示可以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检测失误和视觉疲劳,提高了测试质量与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导通测试装置设计简单、易于实现、成本较低。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通测试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通测试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测试装置主要由电源接口、数码管显示组件、测试接口、探针等构成,参见图1所示,所述电源接口的第一端子连接数码管显示组件,数码管显示组件连接测试接口,测试接口与被测产品的用户接口连接;电源接口的第二端子连接探针,探针与被测产品的被测引脚连接。
外接电源与电源接口连接,为导通测试装置提供电流。在本实施例中,外接电源的电压为5V,外接电源的正极连接电源接口的第一端子,第一端子连接数码管显示组件,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电源接口的第二端子N,第二端子连接探针。
数码管显示组件包括多个数码管,多个数码管均为共阴极数码管,电源接口的第一端子分别与多个数码管连接,多个数码管与测试接口连接。测试接口通过电缆或排线与用户接口连接。
测试接口的引脚数量与数码管的数量相同,多个数码管与测试接口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如果用户接口的引脚数量与测试接口的引脚数量相同,通过电缆或排线将用户接口的引脚与测试接口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如果用户接口的引脚数量少于测试接口的引脚数量,根据用户接口的引脚数量选择电缆或排线,在测试接口中选择与用户接口引脚数量相同的引脚,与用户接口的引脚一一对应连接,例如,用户接口有4个引脚,测试接口有10个引脚,通过排线或电缆将测试接口的其中4个引脚与用户接口的4个引脚一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78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