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9241.6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3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戴红;张剑;何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皓月汽车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00 | 分类号: | E05B8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214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下 铰链 开启 拉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外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轿车也已逐渐普及到人们生活里。轿车根据自身配置不同,有高档和经济型之分,随着乘用车种类的增多,拉线开启式门锁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但在拉线与门锁、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开启匹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开启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互相干扰的情况,使用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拉线与门锁、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开启匹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开启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互相干扰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开启互不干扰的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包括接头本体、拉线转换块、第一拉线本体和第二拉线本体;
接头本体上设有第一压铸接头、第一接头及位于第一压铸接头和第一接头之间的第一卡端;
第一拉线本体上设有第二接头、第二卡端和第二压铸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二压铸接头分别位于第一拉线本体的左端和右端,第二卡端位于第二接头和第二压铸接头之间;
第二拉线本体上设有第三接头、第三卡端和第三压铸接头,第三接头和第三压铸接头分别位于第二拉线本体的左端和右端,第三卡端位于第三接头和第三压铸接头之间;
第一接头与拉线转换块左端相连,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与拉线转换块右端连接;
第一压铸接头、第二压铸接头和第三压铸接头分别与另设的下铰链、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连接;
第一卡端与另设的车门钣金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包括接头本体、拉线转换块、第一拉线本体和第二拉线本体,其中,接头本体上依次设有第一压铸接头、第一卡端和第一接头,第一拉线本体上依次设有第二接头、第二卡端和第二压铸接头,而第二拉线本体上依次设有第三接头、第三卡端和第三压铸接头,第一接头与拉线转换块左端相连,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与该拉线转换块的右端连接,结构十分简单。当拉动第二压铸接头时,第二接头动作并通过拉线转换块带动第一接头联动至第一压铸接头,反馈为下铰链锁解锁,即将门内把手打开;当拉动第三压铸接头时,第三接头动作,并通过拉线转换块带动第一接头,联动至第一压铸接头,反馈为下铰链锁解锁,即将门外把手打开,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其与门锁、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开启匹配的过程中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的开启互不干扰。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两端开口的中空盒体,拉线转换块位于中空盒体内,且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均与拉线转换块在中空盒体内相连。中空盒体的设置可以将拉线转换块、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第三接头与汽车零部件隔离开来,也有助于保护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与拉线转换块的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与中空盒体左端相连的盒盖,且第一接头穿过盒盖上的第一接头通孔与拉线转换块相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盒盖内侧设有内螺纹,中空盒体左端外侧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这样的设计使得盒盖与中空盒体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而连接,连接紧密且方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拉线转换块左端设有第一接头孔,其右端设有第二接头孔和第三接头孔,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通过第一接头孔、第二接头孔和第三接头孔与拉线转换块相连。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该开启拉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其与门锁、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开启匹配的过程中门内把手和门外把手的开启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滑门下铰链开启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接头本体,1.1为第一压铸接头,1.2为第一卡端,1.3为第一接头,2为第一拉线本体,2.1为第二接头,2.2为第二卡端,2.3为第二压铸接头,3为第二拉线本体,3.1为第三接头,3.2为第三卡端,3.3为第三压铸接头,4为拉线转换块,5为中空盒体,6为盒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皓月汽车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皓月汽车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9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