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吊挂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0570.2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9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栋;刘二宝;闫硕;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挂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系统的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吊挂及应用此减振吊挂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研发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噪声和振动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降噪减震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其中排气系统的振动激励成为车身振动输入的重要部分。
汽车排气系统前端通过软连接与发动机相连,而排气系统主体部分则是通过排气吊挂与车身相连,排气系统振动直接影响车身振动,其振动频率和幅值与发动机的振动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当排气系统的振动频率较低时,振动幅值会比较大,振动频率较高时,振动幅值会比较小,目前大多数车型的排气吊挂产品大部分都为纯橡胶材料,阻尼、刚度等参数为固定值,只能对高频率振动减振,或者只能对低频率振动减振,其减振模式单一,减振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排气系统减振吊挂,使其既能对高频率振动减振,又能对低频率振动减振的技术问题,解决减振模式单一及减振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振吊挂,包括吊挂本体,所述吊挂本体内设有充有液体的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设有用来分隔所述内腔体的隔断组件,所述隔断组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吊挂本体连接有吸振器,所述吸振器包括吸振本体,所述吸振本体设有容积可变的变腔体,所述变腔体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本体的刚度小于所述吊挂本体的刚度。
进一步的,所述隔断组件包括两个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设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内腔体的内壁及所述隔板之间的间隙充有所述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本体为环形体结构,所述内腔体为环形腔,所述环形腔与所述环形体相适应;所述吸振本体的所述变腔体设有两个开口,且两个开口均与所述环形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环形腔内,所述变腔体的每个开口处对称地设有两个所述隔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腔为矩形环形腔,所述变腔体的两个开口对称地设在所述矩形环形腔的两个相对侧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变腔体为中间大两端小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变腔体的中间为球形腔体,所述球形腔体连通有两个柱状腔体,所述球形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柱状腔体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本体为橡胶块本体,所述吸振本体为橡胶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上述减振吊挂,所述减振吊挂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另一端与排气系统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吊挂及应用此减振吊挂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吊挂,吊挂本体内部设有充有液体的内腔体,内腔体内设有隔断组件,且吊挂本体连接有吸振本体,而吸振本体内设有与内腔体相连通的变腔体。当排气系统发生低频高幅值振动时,减振吊挂振动驱使液体在内腔体内流动,使变腔体内的液体流量随振动时多时少,迫使隔断组件的通孔不停的有液体流过,此时将产生较大的阻尼,从而有效衰减低频高幅值振动;当排气系统发生高频低幅值振动时,由于振动幅值小、频率高,从而使得流过隔断组件通孔的液体变少,降低了液体的阻尼,吸振器将随吊挂本体同步产生振动,即将吊挂本体的部分振动转移到了吸振器上,从而有效衰减了高频低幅值振动;由此可知,此种结构的减振吊挂不仅能有效衰减低频高幅值振动,还能对高频低幅值振动进行有效减振,从而有效减小排气系统的振动向车身的传递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减振吊挂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减振吊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减振吊挂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吊挂本体,2-吸振本体,3-隔断组件;
11-环形腔,12-安装孔;
21-球形腔体,22-柱状腔体,23-贯通开口;
31-隔板,32-通孔,33-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05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变速器拉索支架
- 下一篇:汽车门框密封条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