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作缠绕管材的芯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1169.0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峥珂;张红垒;盖皓;刘韶军;袁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3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时国珍 |
地址: | 46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缠绕 管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气绝缘材料的生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制作缠绕管材的芯模。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缠绕管或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缠绕管,是由玻璃纤维(布带)浸渍树脂后缠绕在芯模上成型,经加热固化后,在脱模机上,引拔脱出芯模,得到纤维缠绕管的毛胚件,最后表面车削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管材,尺寸大小及长度范围选择区宽,综合性能优良,可做为中高压绝缘构件、中高压输配电线路支撑构件,有较高的耐热性、耐腐蚀、耐候性能,以及优异的机械及电气强度。现有的芯模是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钢管和设置在其两端的引拔端构成,如图3所示。该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脱模很不方便,在拔出芯模时容易对模具及产品的内表面造成损坏,导致其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下降,该结构使用前,需涂抹脱模剂,等脱模剂的溶剂挥发干燥后,才能使用,该结构重量较重,操作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芯模存在的脱模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缠绕管材的芯模,不需要在其表面涂抹脱模剂即可轻松脱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作缠绕管材的芯模,包括一个钢管支撑件和设置在钢管支撑件两端的脱膜引拔端,所述钢管支撑件为内层的钢管层和外层的四氟乙烯管层构成的两层结构。
所述钢管层上钻有贯通的螺纹孔,紧固螺栓穿过螺纹孔将四氟乙烯管层的内表面与钢管层的外表面紧密连接形成钢管支撑件。
所述钢管层的外表面设有一环状凸起或卡台,四氟乙烯管层的内表面上设有与钢管层外表面上的环状凸起或卡台相配合的凹陷或卡台,从而使钢管层和四氟乙烯管层紧密配合形成钢管支撑件。
所述钢管层和四氟乙烯管层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层四氟乙烯管层和内层钢管层构成的两层结构来代替现有技术的纯钢管支撑件,从而解决了由于脱模困难容易导致产品内壁损坏的问题,而且使用轻便,经久耐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芯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管支撑件,101、钢管层,102、四氟乙烯管层,2、脱膜引拔端,3、紧固螺栓,4、环状凸起或卡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制作缠绕管材的芯模,包括一个钢管支撑件1和设置在钢管支撑件1两端的脱膜引拔端(2),所述钢管支撑件1为内层的钢管层101和外层的四氟乙烯管层102构成的两层结构。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1所示,所述钢管层101上钻有贯通的螺纹孔,紧固螺栓3穿过螺纹孔将四氟乙烯管层102的内表面与钢管层101的外表面紧密连接形成钢管支撑件1;
如,图2所示,所述钢管层101的外表面设有一环状凸起或卡台4,四氟乙烯管层102的内表面上设有与钢管层101外表面上的环状凸起或卡台4相配合的凹陷或卡台,从而使钢管层101和四氟乙烯管层102紧密配合形成钢管支撑件1,此时在脱模时,应注意引拔的方向;
又如,所述钢管层101和四氟乙烯管层102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两者的连接固定。
除了以上的实施方式之外,其余的将钢管层101和四氟乙烯管层102连接成钢管支撑件1的连接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1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压片机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机用料槽分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