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猴加官泥猴变脸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641672.6 申请日: 2014-10-31
公开(公告)号: CN204134201U 公开(公告)日: 2015-02-04
发明(设计)人: 顾鹏;杨洁;顾本中;张凤兰;顾福林;顾兴辉;顾天顺;顾顺博;张娥英;顾亿顺;顾亿迪;岳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 顾鹏
主分类号: A63H7/00 分类号: A63H7/00;A63J19/00;A63F9/00
代理公司: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代理人: 陈大通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管***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加官 变脸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猴加官泥猴,具体涉及一种猴加官泥猴变脸装置。

背景技术

“猴加官”是豫中地区独有的民间特色工艺品,有近300年的历史,这种玩具在玩耍时很有意思,一只制作精美的泥猴,手中捧着一个京剧脸谱,通过玩耍人的操作,可以操作泥猴把脸谱戴在脸上或取下,“猴加官”运用了谐音,所谓“讨口彩”,猴同“侯”,再与脸谱官帽叠加起来,侯再加官,意味着“封侯又加官”,暗喻“加官进爵”、“官上加官”,寓意福禄双全,吉祥喜庆;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猴加官”,也叫会动的“活泥猴”,起源于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跳加官”演变而成,是由一名演员头戴面具,身穿红袍皂靴,手拿“官上加官”、“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庆贺。“猴加官”成功综合了“跳加官”及“新野猴戏”表现形式创造而成,汲取中原地区丰富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养分,是一种很喜庆的传统益智型玩具,锻炼开发眼、手、脑的功能,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充分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是一种集戏耍、节令、祈禳多种民俗活动性质于一身,具有娱乐功能的动作型雕塑工艺品,但由于结构上存在的缺陷,操作时,容易绕线,需有经验之人才能灵活运用,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缠线问题和脸谱单一的猴加官泥猴变脸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猴加官变脸装置,包括手柄、设置在手柄端部的横杆、连接在横杆上的丝线、以及连接在丝线另一端的猴加官泥猴,所述的猴加官泥猴的头部两侧设有穿线耳,猴加官泥猴的脸部戴有面具,猴加官泥猴的手部与猴加官泥猴的躯体为软连接,且面具与手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横杆的一端设有两条加冠丝线,两条加冠丝线分别穿过两穿线耳并与两手部或面具两侧连接;横杆的另一端设有一条吊挂丝线,该吊挂丝线与猴加官泥猴的头部顶端连接;所述的面具外侧还包覆有一层脸谱,所述的脸谱的下端与面具固定粘接,脸谱的上端通过卡扣与面具卡接,所述的卡扣包括铰接在面具顶部的L型扣片和设置在脸谱上部的卡柱,所述的横杆中部连接有一条变脸丝线,所述的变脸丝线的下端与扣片连接。

所述的横杆为中空结构,在横杆的内腔中通过轴承设置有转轴,所述的加冠丝线、吊挂丝线、变脸丝线均通过横杆上开设的过线孔与转轴连接,所述的转轴一端延伸出横杆端部设有转动手柄,通过转动转动手柄进行收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其手柄和横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进行收线操作,同时通过对其面具的改进,能够实现变脸,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其可操作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操作,在拿放过程中不会造成绕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面具与脸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手柄、2为横杆、3为穿线耳、4为面具、5为加冠丝线、6为吊挂丝线、7为脸谱、8为扣片、9为卡柱、10为变脸丝线、11为转轴、12为轴承、13为转动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一种猴加官变脸装置,包括手柄1、设置在手柄1端部的横杆2、连接在横杆2上的丝线、以及连接在丝线另一端的猴加官泥猴,所述的猴加官泥猴的头部两侧设有穿线耳3,猴加官泥猴的脸部戴有面具4,猴加官泥猴的手部与猴加官泥猴的躯体为软连接,且面具与手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横杆2的一端设有两条加冠丝线5,两条加冠丝线5分别穿过两穿线耳3并与两手部或面具两侧连接;横杆2的另一端设有一条吊挂丝线6,该吊挂丝线6与猴加官泥猴的头部顶端连接;所述的面具4外侧还包覆有一层脸谱7,所述的脸谱7的下端与面具4固定粘接,脸谱7的上端通过卡扣与面具卡接,所述的卡扣包括铰接在面具顶部的L型扣片8和设置在脸谱上部的卡柱9,所述的横杆2中部连接有一条变脸丝线10,所述的变脸丝线10的下端与扣片8连接。

所述的横杆2为中空结构,在横杆2的内腔中通过轴承12设置有转轴11,所述的加冠丝线、吊挂丝线、变脸丝线均通过横杆2上开设的过线孔与转轴11连接,所述的转轴11一端延伸出横杆2端部设有转动手柄13,通过转动转动手柄13进行收线。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其手柄和横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进行收线操作,同时通过对其面具的改进,能够实现变脸,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其可操作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操作,在拿放过程中不会造成绕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鹏,未经顾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1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