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2634.2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4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喆;柴书明;何占元;曹广河;邓颖海;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3 | 分类号: | G01B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孙向民;肖冰滨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道 接触 磨耗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当铁道接触线磨耗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则会导致接触线允许拉力和载流量下降。这样就会给铁路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接触网日常运营维护过程中,需要对接触线磨耗进行定期测量以便及时发现磨耗异常点。在发现磨耗异常点的情况下,技术人员会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目前,国内对接触线磨耗的测量主要有两种方式—停电人工测量与利用接触网磨耗测量仪。但是,它们均存在不足之处。
停电人工测量方法是在接触网停电时,技术人员攀爬到接触网上使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量接触线残存高度。这种方式必须在接触网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而且只能进行逐点测量,测量效率低下。
利用接触网磨耗测量仪的测量方法是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测头采集经磨耗后的接触线的残存高度。传感器测头通过高压绝缘杆接触各测点,由无线装置将数据传给地面手持电脑。这种方式虽然能在接触网带电的时候进行测量,但是仍然只能对接触线进行点测量,且测量速度慢,不可能对整条铁路的接触线进行全面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通过接收铁路接触线下表面的光条三维图像与铁路接触线位置处的里程信息,并根据标定算法将光条三维图像转化为三维轮廓坐标信息以得到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以及将铁路接触线位置处的里程信息与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相对应,提高了铁路接触线磨耗测量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光学测量装置,用于获得光条三维图像;里程测量装置,用于获得里程信息;以及检测设备,与所述光学测量装置及所述里程测量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条三维图像与所述里程信息,并根据光条三维图像得到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而且将所述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与所述里程信息相关联,获得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装置,与所述光学测量装置、所述检测设备以及所述里程测量装置连接,用于为所述光学测量装置、所述检测设备以及所述里程测量装置提供电源。
其中,所述光学测量装置包括:激光器,用于将均匀分布的线激光投射于所述接触线下表面;以及数字相机,用于获得所述线激光在所述接触线下表面形成的所述光条三维图像。
其中,所述检测设备根据标定算法将所述光条三维图像转化为三维轮廓坐标信息,并根据所述三维轮廓坐标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圆曲线拟合以计算出所述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
其中,所述里程测量装置包括:光电脉冲传感器,安装在运行于所述铁路上的推车车轮上,用于产生对应于推车车轮转动的脉冲信号;以及采集模块,与所述光电脉冲传感器相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脉冲信号。
其中,所述检测设备接收所述采集模块从所述光电脉冲传感器采集的脉冲信号;以及所述检测设备根据所述脉冲信号,计算所述铁路接触线位置处的里程信息。
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收铁路接触线下表面的光条三维图像与铁路接触线位置处的里程信息,并根据标定算法将光条三维图像转化为三维轮廓坐标信息以得到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以及将铁路接触线位置处的里程信息与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相对应,解决了由接触线点测量引起的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铁道接触线磨耗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计算激光平面方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铁路接触线磨耗前与磨耗后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计算铁路接触线的残存高度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测量铁道接触线磨耗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光学测量装置 20 检测设备
30 里程测量装置 40 电源装置
90 数字相机 100 激光平面
110 激光器 120 模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2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减速起动机
- 下一篇:双联电泵式柴油预滤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