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优化结构的相变换热管束的施工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5449.9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4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年良;陈万仁;牛保奎;孙长江;段建磊;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万仁 |
主分类号: | F16L1/00 | 分类号: | F16L1/00;F28D1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郑园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优化结构 相变 管束 施工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变换热管束的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敷设采用提取压缩蒸汽的相变热进行相变换热的加热、制冷管束的施工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创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热泵压缩机领域,变频、数码涡旋压缩机问世,喷液增寒技术、低温冷凝技术的发展等,热泵机组在-40℃以下的室外温度下能够稳定运行,并且具有很高的运行能效比,为风源热泵在供暖领域的使用开辟了新路。近年来人们采用大型水源热泵系统解决冷暖问题,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地下水存量有限,而且抽取的地下水回灌困难,大型水源热泵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大型水源热泵系统不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采用传统的风源热泵提供热量,应用风机盘管或风管系统供暖,在寒冷的季节如果不采用电辅加热必会吹出冷风,无法满足供暖需要,采用电辅加热电网负荷又无法全部满足。况且,传统的风源热泵运行费用太高,消费者根本无法接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ZL 2008 2 0071027.X、ZL 2008 2 0071026.5、ZL2012202753581、ZL2012202753539、ZL2013205901698、ZL2013205901700、ZL2013205907406、ZL2013205903462专利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实现了风源热泵与相变地板换热的良好结合,实际应用表明节能效果明显,运行稳定可靠。其主要方法是将热泵的压缩介质:供暖时直接进入埋设于墙板或天花板或地板或吊挂板内的盘管内,压缩蒸汽、埋设于墙板或天花板或地板或吊挂板内的盘管和墙板或天花板或吊挂板一起组成室内辐射传热的热源体;供暖时采用压缩蒸汽、埋设于墙板或天花板或地板或吊挂板内的盘管和墙板或天花板或吊挂板一起组成室内辐射传热的热源体传递热量,供暖时热泵系统的冷凝温度降低20℃以上,设备输入功率小、能效比高、噪音低,地板辐射供热与人体的生理需求相适应。这些技术的完善需要一系列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多种形式的产品满足系统各个部件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安装的需要。专利申请号ZL2012202753539的专利技术提供的管束方案:现场安装完成后效果较好,也解决了部分加工和运输问题,解决毛细管网的工厂化焊接和现场敷设问题,但是这种管束产品的应用实践表明:无论是工厂制造还是施工现场安装效率依然很低,阻碍了风源热泵相变换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只有通过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过程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出:管束中每一根管子焊接于分气头或积液头上,而且相对于其它管子在敷设前是一个单独的圆盘,单根管子形成的圆盘用扎丝单独捆扎形成成品,单个圆盘可以在现场单独展开,现场施工非常方便。此时,生产过程快速、运输方便、现场敷设易于散开、很快可从管束中找到分气头和积液头对应的同一个管子,施工速度提升6倍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效率,优化敷设工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开发与相应的产品对应的专用设备、提高现场敷设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优化结构的相变换热管束,提供一种专用施工工具。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优化结构的相变换热管束的施工工具,由非旋转部分和旋转部分组成,非旋转部起整体支撑作用,所述的旋转部分包括支撑轴、以及依次套设在支撑轴上的固定挡板、轮毂和活动挡板,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对称设置;轮毂包括对称套设在支撑轴上的圆环I、圆环II,圆环I、圆环II上均设有沿直径方向的轮毂条幅,相对应的轮毂条幅之间设有轮毂板,轮毂条幅上设置有盘圆折弯处悬挂架。
其中,非旋转部分包括车架,车架下方设有四个对称的车轮,旋转部分的支撑轴两端分别通过卡槽设置在车架上,车架后方设有手柄支架及固定在手柄支架上的手柄;位于旋转部分后方的车架上还设有L型引导头支架,L型引导头支架的横杆上设有引导头。
另一种技术方案:非旋转部分包括手柄支架和固定在手柄支架上端的手柄,旋转部分的支撑轴固定端设置在手柄支架上、支撑轴的活动端设有卡销;L型引导头支架的竖杆设置在支撑轴固定端,L型引导头支架的横杆上设有引导头;旋转部分的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均为圆形板,圆形板外围设有圆周支撑,L型引导头支架的竖杆的长度小于圆形板的半径。
其中,所述的旋转部分的支撑轴两端分别通过带吊钩的吊杆设置在车架上;吊杆为对称的两根,吊杆上端固定在车架上、吊杆的下端固定吊钩,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再吊钩上。
导引头为能够调节间距的螺纹结构或卡销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万仁,未经陈万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54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