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8700.7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8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包书四;刘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书四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薛晨光 |
地址: | 10220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砖。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用砖体,多为六面体,在制作房屋的过程中,需要人工一块一块地砌,切好后还需要人工勾缝,勾缝后还需要抹平镶砖,使用和施工很不方便,浪费各种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最后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影响美观;砖的外部也没有造型,不利于美化环境。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墙砖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提供一种建筑用砖,解决现有砌墙需要一块一块砌砖,并且砌完以后还有众多复杂工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砖,所述建筑用砖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建筑用砖的功能砖面上。
优选地,所述建筑用砖为长方体砖;
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长方体砖的上砖面、下砖面、左砖面、右砖面上,并且相邻平面上的凹槽之间互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长方体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侧壁的厚度为5~60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40mm。
优选地,所述凹槽内侧壁,以及侧壁厚度方向延生形成的面为倾斜的。
优选地,所述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之间设置有孔,并且,所述孔贯穿所述长方体砖的下砖面,所述孔到长方体砖的上砖面之间的距离为5~30mm。
优选地,所述孔垂直于所述建筑用砖的上砖面和下砖面。
优选地,所述孔为圆孔或者矩形孔。
优选地,所述长方体砖上平行面之间的凹槽结构一致。
优选地,所述建筑用砖的材料为建筑垃圾。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长方体砖的上、下、左、右四个砖面上开设有凹槽,从而使得砌墙砖时,可以一次放一排或者一圈墙砖,放好以后向凹槽里灌灰浆,直到灌满,相邻砖的接触面之间的凹槽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被灰浆填充,进而将相邻砖块粘接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砖,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纵向砖缝和横向砖缝都处于砖的内部,因此墙面上砖与砖之间看不见灰浆粘接的缝隙,解决了传统砌砖腔体不美观且需要勾缝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在砖的上下面之间开设孔,该孔贯穿下砖面但是不贯穿上砖面,从而避免灌灰浆时,灰浆从上砖面流入孔中,进而浪费粘接材料。通过合理的设计孔的结构和位置,在不减弱砖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减轻砖的重量,进而减轻墙体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凹槽;2、孔;3、下砖面;4、右砖面;5、前砖面;6、纵向砖缝;7、横向砖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墙体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砖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书四,未经包书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8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板
- 下一篇:带定位纠偏装置的外挑水平遮阳板单元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