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插拔的稳定杆拉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9619.0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2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姜军平;宁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插拔 稳定 拉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可插拔的稳定杆拉杆结构。
背景技术
稳定杆两端通过拉杆和悬架刚性连接在一起,当一边悬架随着车轮上下跳动时,稳定杆一端会随着悬架一起上下运动,使稳定杆产生扭转,造成悬架刚度和侧倾角刚度增大。当车辆转弯时,较大的悬架侧倾角刚度可以使车身有较小的侧倾角,从而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但是当汽车通过坑洼路面或卵石路面时,两边车轮跳动不一样使稳定杆产生扭转,导致悬架刚度增大对路面的冲击吸收能力大大降低,车内的振动增大,舒适性变差。
很多城市SUV车主,车辆大部分时间在市区工况行驶,路面比较平整,车主的期望就是车辆侧倾控制能够好一些,转弯时车身侧倾不要太大,这时就需要稳定杆起作用。但有时,车主会开着SUV去户外游玩,此时路面坑洼不平,稳定杆扭转增加了悬架刚度,影响了悬架对冲击的吸收,此时,为了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平顺性,期望稳定杆不起作用。为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兼顾城市工况和野外工况的可插拔的稳定杆拉杆结构。
这种可插拔的稳定杆拉杆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上球头副、上拉杆,插销,六角螺母,下拉杆和下球头副;当所述插销插入上拉杆和下拉杆中时,所述上拉杆和下拉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稳定杆起作用;当拔掉所述插销时,使上拉杆和下拉杆之间为相互滑动关系,稳定杆不起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插销的一端开有螺孔,插销插入上拉杆和下拉杆时,在螺栓孔处用螺栓进行固定限位。
作为优选:当悬架达到下跳极限位置时,下拉杆的顶端抵住上球头副,移动距离为d1,下拉杆的顶端到上球头副的距离为d3,其中d1=d3;当悬架达到上跳极限位置时,下拉杆的顶端与六角螺母的顶部持平,不会从上拉杆中脱出,移动距离为d2。
作为优选:所述六角螺母为“凹”字形内螺纹结构,通过螺纹和上拉杆拧在一起;在六角螺母的底部开有一半径比下拉杆顶部以下部分半径大0.3mm的孔,下拉杆可以在孔内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下拉杆为“T”字形结构,所述下拉杆的顶部的半径比下拉杆其它部分半 径大0.8mm,与六角螺母相互配合,其中六角螺母对下拉杆起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下拉杆“T”字形结构的顶部与上拉杆为间隙配合,下拉杆可以在上拉杆内部自由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稳定杆兼顾城市工况和野外工况,城市工况时,稳定杆对车辆的侧倾起抑制作用,使车辆转弯时具有较小的侧倾角。而在野外路面时,稳定杆不起作用,不影响减振器对来自路面的冲击进行吸收,使传递到车内的振动大大减小,从而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弹簧1,上拉杆2,插销3,六角螺母4,下拉杆5,稳定杆6,压板7,副车架8,下控制臂9,制动盘10,驱动轴11,减振器12,上球头副13,下球头副14,螺栓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将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应知道,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实施例中。相反,本实用新型将涵盖可包含在有附后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替换物、改进型和等同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9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暖风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重型汽车载重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