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堆肥反应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9716.X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施林林;王海侯;沈明星;陆长婴;周新伟;金梅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15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肥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研用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堆肥反应棒。
背景技术
目前废弃物堆肥化处置科研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堆肥体的温度,氧浓度,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监测和调控,但实际科研活动中缺乏简单、准确、可控的集成平台,常导致科研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堆肥体的温室气体排放处于开放空间,传统取样方法也易受环境本底值的影响,并且由于传统堆肥实验材料使用量巨大,准备工序要求极大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堆肥反应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样品用量小,检测数据精准,使用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堆肥反应棒,包括空心圆柱体结构的棒体,所述棒体底部设置有导向头,顶部设置有基座,所述棒体内部位于导向头一侧设置有微孔增氧盘,所述微孔增氧盘的进气端穿过棒体与送风管连接,所述送风管固定在棒体外壁上并且输入端与送风装置连接,所述基座底部设置有若干探头,所述探头一端设置在微孔增氧盘上方,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连接棒体内部和气袋,所述棒体内部位于基座一侧还设置有氨气收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棒体由若干管体依次旋接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装置为钢瓶,所述钢瓶通过软管与送风管连接,并装有气体流量计,检测和控制送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棒体材质为不锈钢,壁厚为0.5-1mm。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表面还设置有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氨气收集装置为浸泡磷酸的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头和基座均与棒体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棒体材质为由不锈钢,并且壁厚为0.5-1mm,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且重量轻,并且棒体由若干管体依次旋接组成,实现棒体的自由加长和缩短,方便插入不同深度的堆体;
2、探头集成在基座上,可以用于同时检测多种不同的数据;
3、反应棒具有独立的微孔增氧盘,具有释氧均匀,避免翻堆操作带来的误差;
4、反应棒加装密封式氨气搜集模块,可以用来搜集挥发的氨气,便于测量;
5、反应棒具有独立的压缩空气,保证气体的纯净度,避免堆肥过程中本底值的影响,造成数据偏差,并且通过气体流量计控制和检测风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6、气袋可连续搜集堆体温室气体,便于后续检测;
7、反应棒体积小巧,在一组试验中,可以并联多组反应棒,设立多组处理和重复,为开展高精度科研试验提供可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照图1所示,一种堆肥反应棒,包括空心圆柱体结构的不锈钢材质的棒体1,棒体壁厚为0.5mm,导热性极佳,棒体底部旋接有导向头2,顶部旋接有基座3,棒体内部位于导向头一侧设置有微孔增氧盘4,微孔增氧盘的进气端穿过棒体与送风管5连接,送风管固定在棒体外壁上并且输入端与送风装置6连接,基座底部设置有若干探头7,探头一端设置在微孔增氧盘上方,基座上还设置有通孔8,通孔连接棒体内部和气袋9,所述棒体内部位于基座一侧还设置有氨气收集装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9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