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立体补强钢片的柔性线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759.5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4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朋成;郑绍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立体 钢片 柔性 线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线路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立体补强钢片的柔性线路板。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折弯等特性,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利于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柔性线路板的柔软性是其最大的优点,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柔性线路板在贴件时对线路板本体的平整度要求很高,也就是说不能产生折弯,折弯会使元件的焊角产生开裂、虚焊的现象。目前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在柔性线路板贴件区域反面接合一个补强钢片,补强钢片的作用是增加柔性线路板贴件区域的支撑力,使贴件区域不会折弯,从而达到保证贴件良率的目的。
传统的补强钢片是平面钢片,目前出现一种立体补强钢片,此立体补强钢片设有安装固定结构,譬如带有螺钉孔的安装耳等,现有技术是将此立体补强钢片采用类似于接合平面钢片的方法直接接合于柔性线路板本体背面,即首先把立体补强钢片放置到柔性线路板本体合适的位置上,然后用快压机接合二者,在接合时为了防止把立体补强钢片压坏,需要使用让位工装,把立体补强钢片突出的位置放在工装让位槽中再进行接合,在接合时工装同时也被加热到接合温度170℃,接合结束后工装温度很高,影响操作员放板和取板速度,导致立体补强钢片的接合效率下降,进而导致贴件的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立体补强钢片与柔性线路板本体接合效率的柔性线路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具有立体补强钢片的柔性线路板,其包括柔性线路板本体以及柔性线路板本体背面顺序接合的平面钢片、立体补强钢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平面钢片与立体补强钢片的接合方式为焊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立体补强钢片背面设置有激光焊接点,激光焊接点为立体补强钢片与平面钢片的接合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光焊接点深度不大于平面钢片加立体补强钢片的总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光焊接点的距离保持在5 ~ 6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光焊接点的固定强度不小于15kgf。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热固导电胶膜,热固导电胶膜设于柔性线路板本体和平面钢片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柔性线路板本体上设有第一通孔,热固导电胶膜、平面钢片和立体补强钢片对应第一通孔所在的位置依次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孔径大小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通孔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立体补强钢片的柔性线路板通过将柔性线路板本体与平面钢片接合,再把平面钢片与立体补强钢片进行接合,从而避免使用用于立体补强钢片与柔性线路板本体直接接合的复杂工装,进而提高了立体补强钢片与柔性线路板本体接合的效率,装配更加快捷,性能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立体补强钢片的柔性线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柔性线路板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柔性线路板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也是激光焊接点和定位通孔的布局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柔性线路板仰视图中定位通孔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柔性线路板仰视图中激光焊接点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立体补强钢片的柔性线路板包括顺序接合的柔性线路板本体10、平面钢片30、立体补强钢片40,在柔性线路板本体10和立体补强钢片40之间增加平面钢片30作为接合的过渡件,不仅保证了性能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接合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FPC排线松脱PCB
- 下一篇:基于红外感应及光敏控制的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