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除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7581.1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9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梶谷奈央;欧日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菊平 |
主分类号: | A61L2/10 | 分类号: | A61L2/10;A23L1/025;A23L1/0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除菌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除菌装置一般是将物品放入装置内,然后打开装置内的紫外灯,通过紫外线来杀菌。以前的紫外灯基本上是采用低压汞灯,其体积难以缩小、容易产生臭氧,而且需要使用到变频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较多的UV-LED光源,通过LED灯珠来产生紫外光线,已经有部分除菌装置使用UV-LED光源来替代紫外灯作为除菌光源。UV-LED光源体积不大,因此UV-LED光源通常直接贴在在除菌装置内壁,这样的固定方式可靠性不高,UV-LED光源容易掉落,影响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携式除菌装置,以提高UV-LED光源在除菌装置上的固定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除菌装置,包括容纳包以及用于通过紫外线除菌的除菌模块,除菌模块包括线路板和固定在线路板上的UV-LED光源,除菌模块分布于容纳包的侧壁上;容纳包的侧壁包括用于环绕形成除菌腔的内层以及包围内层的外层,除菌模块的线路板夹在外层与内层之间,除菌模块的UV-LED光源贯穿内层;在除菌时,UV-LED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穿过内层并射入除菌腔。
进一步地,除菌模块之间通过电源线或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这样的结构允许除菌模块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也即是除菌装置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或压缩,减少占用体积。
进一步地,除菌模块在容纳包的侧壁上的分布形式为均匀分布、螺旋状分布或者非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外层为防水防透光层,其可以采用防水防透光的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内层的内壁设有防透光的反射膜。
进一步地,UV-LED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范围是:250nm~300nm。优选地,UV-LED光源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为270nm,270nm左右波长的紫外光杀菌能力比较显著。
进一步地,UV-LED光源与内层之间设有防水防漏光的密封圈。
进一步地,容纳包的侧壁上方设有可开启的密封上盖。
进一步地,容纳包的侧壁下方设有密封下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层和内层将线路板固定,固定在线路板上的UV-LED光源则贯穿内层,UV-LED光源固定方式可靠性比较高,不容易掉落,改善了除菌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适合在便携式除菌装置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除菌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除菌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除菌模块与内层、外层的装配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除菌装置包括容纳包以及用于通过紫外线除菌的除菌模块20。
容纳包的侧壁包括用于环绕形成除菌腔15的内层12以及包围内层12的外层11。外层11为防水防透光层,可以采用涤纶等防水防透光材料制作;而内层12可以使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弹性塑胶之类)制作,然后在内层12的内壁设置防透光的反射膜。反射膜可以让容纳包内的紫外光不会漏光到外界,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容纳包做成不可压缩式,那么内层可以直接使用刚性的反射板。
除菌模块20分布于容纳包的侧壁上。参考图3,除菌模块20包括线路板21和固定在线路板21上的UV-LED光源22。除菌模块20的线路板21夹在外层11与内层12之间,除菌模块20的UV-LED光源22贯穿内层12。具体地,内层12设有多个通孔,UV-LED光源22卡在通孔内。UV-LED光源22与内层12的通孔之间设有防水防漏光的密封圈30。密封圈30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圈贴在UV-LED光源22与通孔相交之处,或者可以直接在UV-LED光源22与通孔相交之处喷涂一圈密封胶而形成密封圈。
参考图1和图2,除菌模块20在容纳包的侧壁上的分布形式为均匀分布,但图1和图2中除菌模块20的数量并不限制除菌装置中只能设置这些数量的除菌模块20。在其他实施例中,除菌模块20在容纳包的侧壁上的分布形式可以为螺旋状分布,较常见为单螺旋线分布或者双螺旋线分布。又或者将除菌模块设置成非均匀分布式,但要使得光照能照射到容纳包内的物体所有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菊平,未经钟菊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7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