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8845.5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9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羽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地址: | 2000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椎 撑开 复位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
背景技术
脊椎骨折多由从高空坠落或发生车辆撞击等受到较大外力的事故造成,在对脊椎进行复位的手术中,目前只具有向后撑开技术,缺乏一种能够实现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从而使得骨折后的脊椎前柱间距无法有效撑开,无法全面治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可实现骨折脊椎的前柱间距有效撑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操作快速便捷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包括一第一撑开件和一第二撑开件;所述第一撑开件和所述第二撑开件的顶部分别形成一手持部,所述第一撑开件和所述第二撑开件的底部分别形成一卡套部;所述第二撑开件侧部沿轴向形成贯通的长槽,所述长槽的宽度大于与所述第一撑开件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撑开件包括一上部组件和一下部组件,所述上部组件的底部和所述下部组件的顶部形成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所述上部组件的顶部形成所述手持部,所述下部组件的底部形成一所述卡套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套部包括一套口和对应形成于所述套口两侧的开口槽;所述套口卡套于脊柱的内固定螺钉上,一脊柱固定棒通过螺帽固定于所述内固定螺钉内,所述开口槽卡套于所述脊柱固定棒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撑开件和所述第二撑开件中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部组件的顶部外侧形成至少一钩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下部组件顶端的一插接头和形成于所述上部组件底端的一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插接头配合,且所述插接口和所述插接头相互周向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插接头呈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撑开件和所述第二撑开件的材质采用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顶部形成的手持部用于给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医务人员提供握持,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卡套部的采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便捷地卡套连接在内固定螺钉的螺帽和脊柱固定棒上,并在进行了复位操作后能够快速便捷地卸除。第二撑开件侧部沿轴向形成贯通的长槽,且长槽宽度大于第一撑开件外径,从而使得第一撑开件能够自长槽中穿入,并与第二撑开件配合共同实现脊椎前柱撑开复位的操作。第一撑开件分为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从而使得第一撑开件的下部组件能够更为便捷快速地穿入长槽实现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两者间的配合。而插接结构的采用使得第一撑开件的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之间能够快速便捷地插接配合和分离,保证手术操作的快捷有效。插接口和插接头相互周向限位防止了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间的周向滑转,保证了医务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复位手术的操作精密度,保证了手术的安全高效进行。套口保证了第一撑开件和第二撑开件能够快速便捷地插接于外部固定于脊椎的内固定螺钉的螺帽,通过工具的操作实现对脊椎椎骨的复位调整。钩耳的采用使得医务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复位手术的过程中能够便捷快速地将下部组件顶部自长槽第一侧穿入并从长槽第二侧穿出,为椎骨的前柱撑开操作提供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的脊椎相邻节段撑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脊椎前柱撑开复位工具的脊椎跨节段撑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羽,未经张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8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螺纹结构的锁定接骨螺钉
- 下一篇:一次性半圆形包皮环切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