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除粉尘功能的用于编织布与纸层复合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9296.3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梅维刚;宋夫前;唐金兰;陈余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昊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曾龙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粉尘 功能 用于 织布 复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除粉尘功能的用于编织布与纸层复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编织布与纸层复合的复合装置中,复合装置中的一侧是用于传输编织布的辊组,另一侧是用于传输纸层和复合布(编织布与纸层复合而成的)的辊组,复合机上还设有用于粘合编织布与纸层的粘合剂添加装置,通过粘合剂添加装置将粘合剂注入到编织布与纸层之间,使得编织布与纸层粘合,从而生产出编织布与纸层相互粘合的复合布,通过上述的复合装置所生产出来的复合布,最终做成纸塑复合袋,会存在如下的几点问题:
首先是纸层自身的结构强度较差,抗拉能力相对较弱,耐牢性能较差,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纸塑复合袋整体的抗拉性能,整体耐牢性能较差,最终不能满足生产所需的要求。
其次是纸层本身表面较为光滑,编织布的表面也较为光滑,纸层与编织布相互接触,相互粘合的过程中,由于两者的接触面均相对较为光滑,两者相互的吸附力较小,使得纸层与编织布两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不牢固,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纸塑复合袋,容易出现纸层与编织布相互分离,这样子的纸塑编织袋整体的耐劳性能,影响纸塑编织袋防潮性能等等。
为应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一般会在复合装置中加入电晕装置,对纸层进行电晕处理,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技术问题,但是电晕过程伴随着热、臭氧、氮的氧化物的产生,在电晕装置与输送纸层的辊之间形成火花放电,火花放电过程一旦遇到纸层表面所附着的纸屑和粉末等杂质,非常容易着火,一旦着火,酿成火灾,烧毁设备,造成损失。
又为应对上一个自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操作人员通过排气管与风机的结合,通过抽气的方式去将原本会沉淀在电晕部位附近的纸层上的纸屑与粉末等杂质,从而避免了上述的危害。
但是随之而来又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虽然通过添加排气管与风机,解决了上述的技术问题,但是通过风机排出的空气存在较多杂质(粉尘),操作人员吸入上述的空气后,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存在很大的危害(危害呼吸系统),若通过管道排放大气中,一方面是增加了铺设管道的成本,同样会造成大气污染。
又为应对上一个自然段中所存在的问题,操作人员将通过排气管排出的含有杂质的空气注入到水箱中,从而避免了上述的危害。
但是又出现了如下的技术问题:由于需要对水箱的水需要定期地更换才能保证对最大限度地吸收含有杂质的气体,水箱的内表面中容易附着杂质,水箱表面附着的杂质越多,水箱吸收含有杂质的气体的能力越弱,但是现有设备中对水箱的清洗比较麻烦,导致水箱表面附着的杂质较多,吸收杂质的空气的效果不好。
现有的用于编织布与纸层复合的复合装置中,装置本身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粘合剂添加装置将粘合剂注入到编织布与纸层之间,使得编织布与纸层粘合,但是注入的粘合剂的量的控制难度相当大,如果粘合剂的量过多,通过编织布的传输,导致粘合剂,粘黏在用于传输编织布的辊上,需要人工定期给用于传输编织布的辊清理粘合剂,但是复合机常处于工作状态,辊是不停地在转动,以实现编织布的传输,针对高速传动的辊,进行清理辊上的粘合剂的过程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危险,但是辊上粘黏上粘合剂,会对编织布与纸层复合的过程造成影响,影响复合的效果,最终也会影响纸塑复合袋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改变纸层的性能,一方面实现提升了纸层的用于自身的结构强度和抗拉能力,另一方面实现纸层与编织布与编织布更加牢固、稳定的粘合过程,从而最后提高了复合布整体的耐牢性能和抗拉强度,通过添加风机和排气管做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通过设置水箱来吸收粉尘,减少粉尘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同时避免造成大气污染,另外还做到方便对水箱的水进行更换以及对水箱内部进行清洗的具有除粉尘功能的用于编织布与纸层复合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昊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昊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92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