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挂车及其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0681.X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3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宋作伟;简志元;舒磊;林万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20 | 分类号: | B62D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金云嵋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挂车 及其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半挂车以及半挂车前端的用以导引牵引车进入半挂车的导引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半挂车包括:车架1、安装在车架两侧上方的上装2、安装在靠近车架前端的下方的支腿3、安装在靠近车架1的后端的下方的行走机构5以及安装在车架1左右两侧下方并位于支腿3和行走机构5之间的侧护栏4。
半挂车没有自身的牵引装置,需依靠牵引车与其组合使用。参阅图2和图3,在半挂车上设置有与牵引板总成13a,牵引板总成13a包括牵引底板131a和向下伸出牵引底板131a的的牵引销132a,在牵引车后端设置有带销孔的牵引鞍座,当牵引车与半挂车对接时,牵引车的牵引鞍座先伸入半挂车前端下方,然后逐渐向后滑动至牵引销落入牵引鞍座的销孔中,完成对接。
继续参阅如图2和图3,现有半挂车车架上的大梁11a通常都由半挂车最前端的前端梁12a处一直延伸至最后端的后端梁(图未示)处,而对单胎半挂车(即,每根车轴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轮胎)而言,其大梁11a中心距H较宽,一般为1200mm,造成前端大梁11a之间的空档大于牵引车鞍座的宽度(大约900mm样子),故不得不在两前端大梁11a中间再增加一块牵引导板14a,使得两前端大梁之间形成一连续的导引面,为牵引车鞍座提供导引,使牵引车鞍座经由该导引面滑向牵引板总成13a,实现牵引车与半挂车对接。而这样又会造成半挂车前端结构复杂,自重大,制作过程工作量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挂车及其车架,其不仅简化了车架结构,还降低了整车自重,提高了载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半挂车的车架,包括:前端梁、两大梁、牵引板总成以及导引机构,前端梁沿横向设置在半挂车的最前端; 两大梁沿车体纵向延伸,且两大梁相互平行并关于车体纵向中心线对称,各大梁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端梁之间具有间隔;牵引板总成上设置用以匹配连接牵引车鞍座的牵引销,所述牵引板总成与所述两大梁相连并靠近大梁的前端;导引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牵引板总成之前的两平行并纵向设置的导引纵梁,所述两导引纵梁关于车体纵向中心线对称,且两导引纵梁之间的中心距小于所述两大梁之间的中心距。
更优地,在牵引板总成之前形成有用以将牵引车鞍座导引至牵引板总成的导引面,所述导引面由所述两导引纵梁的下表面构成,所述两导引纵梁的下表面平齐。
更优地,所述两导引纵梁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开放区域。
更优地,所述大梁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端梁之间间隔的距离大于300mm且小于1600mm。
更优地,所述牵引板总成包括:一牵引底板和两牵引横梁,所述牵引底板连接在所述两大梁的下表面,所述牵引销固定在所述牵引底板上且向下伸出牵引底板,所述牵引横梁连接在所述牵引底板的上表面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大梁相连。
更优地,所述导引纵梁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前端梁的下表面以及所述牵引底板的底面平齐。
更优地,所述导引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端梁相连,所述导引纵梁的后端与所述牵引横梁相连。
更优地,所述导引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端梁相连,所述导引纵梁的后端通过一连接梁与所述大梁相连,所述连接梁倾斜连接在所述导引纵梁的后端和所述大梁的前端之间,位于两导引纵梁与两大梁之间的连接梁呈八字形。
更优地,所述导引纵梁、所述连接梁以及所述大梁一体成型。
更优地,所述导引纵梁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以及延伸板,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分别位于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并位于所述腹板的同一侧,所述延伸板由所述下翼板向上弯折而形成。
更优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两牵引纵梁之间和/或外侧的横向设置的横梁,所述牵引纵梁的延伸板接触所述横梁的下表面以支撑所述横梁。
更优地,所述横梁的截面呈Ω形,包括:截面呈C形的横梁主体和由横梁主体的两侧边向外翻边而形成的两折边,所述延伸板的顶端支撑在所述折边的下表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半挂车,包括:车架、安装在靠近车架前端下方的支腿以及安装在靠近车架后端下方的行走机构,所述车架为上述车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0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Z型的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新式集装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