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筒编织袋套内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1153.6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6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萍 |
主分类号: | B31B1/74 | 分类号: | B31B1/7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峰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编织袋 袋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包装袋的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筒编织袋套内袋装置。
背景技术
编织袋是以塑料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包装袋,编织袋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各种物品的盛装和包装用,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制作编织袋的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经挤出、拉伸成扁比,再经织造、编制、制袋而成。由于编织袋是经纬编织而成,其防潮、防漏等效果差,其内盛装的特别容易变质、损坏,在编织袋内套一层薄膜内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在编织袋内套一层薄膜内袋,基本上都是人工方式插套,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在此情况下工作容易疲劳,可能会发生事故。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探索如何实现此工作自动化中作出过努力,比如在白砂糖、盐和化肥等包装量较大的产品中,需用双层包装袋,要将薄膜内袋自动套入编织袋中的工作,但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种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自动编织袋套内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圆筒编织袋套内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圆筒编织袋套内袋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织袋撑开机构及内袋输送机构,编织袋撑开机构及内袋输送机构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编织袋撑开机构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气缸、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上真空吸附板安装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上真空吸附板及下真空吸附板对称设置;所述内袋输送机构包括驱动传动装置及臂长超过所述圆筒编织袋袋长且带夹具的夹持臂,驱动传动装置驱动夹持臂可往复移动。夹持臂位于编织袋撑开机构的一侧,使用时,夹持臂穿过被编织袋撑开机构撑开的编织袋空腔,到另一侧夹住内袋并拉入编织袋空腔中。
所述驱动传动装置包括电机、链轮及链条,链条与链轮啮合,链轮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夹持臂安装在链条上。使用时,链条带动夹持臂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
所述夹具的宽度与内袋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驱动传动装置为第二气缸,所述夹持臂安装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驱动传动装置由电机、带轮及同步带组成,电机与带轮传动连接并带动同步带,所述夹持臂安装在同步带上。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自动圆筒编织袋套内袋功能,从而实现了双层编织袋的高速、高质量加工,同时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圆筒编织袋套内袋装置包括机架1、编织袋撑开机构2及内袋输送机构3,编织袋撑开机构2及内袋输送机构3均安装在机架1上;编织袋撑开机构2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气缸201、上真空吸附板202及下真空吸附板203,上真空吸附板202安装在第一气缸201的活塞杆上,上真空吸附板202及下真空吸附板202对称设置;内袋输送机构3包括驱动传动装置301及臂长超过圆筒编织袋袋长且带夹具3021的夹持臂302,驱动传动装置301驱动夹持臂302可往复移动。
驱动传动装置301包括电机3011、链轮3012及链条3013,链条3013与链轮3012啮合,链轮3012与电机3011传动连接,夹持臂302安装在链条3012上。
夹具3021的宽度与内袋4的宽度相匹配。
下面简述一下本圆筒编织袋套内袋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圆筒编织袋5处于上真空吸附板202与下真空吸附板203之间,并在上真空吸附板202与下真空吸附板203的作用下将袋体撑开,夹持臂302穿过被编织袋撑开机构2撑开的编织袋5空腔,到另一侧夹住内袋4并拉入编织袋5空腔中,然后上真空吸附板202及下真空吸附板203分别释放真空吸附,从而完成将内袋4套入圆筒纺织袋5内的任务。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驱动传动装置3为第二气缸303,夹持臂302安装在第二气缸303的活塞杆上。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萍,未经刘德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1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包装盒加工的灰板盒胚自动成型装置
- 下一篇:鞋盒折叠机双气缸联动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