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静脉识别汽车防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2783.5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岳洪伟;金迎迎;梁淑芬;蔡肯;贺跃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5/042 | 分类号: | B60R25/042;B60R25/045;B60R2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识别 汽车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盗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指静脉识别汽车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防盗装置主要包括机械式锁、电子锁、指纹锁等。机械锁面对破坏式盗车行为无法起到防盗效果,而且钥匙也容易被复制;电子锁容易受到干扰器拦截而使得汽车可轻易被盗,并且其误报率较高,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经常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指纹锁目前受到广泛使用,但是也有被伪造或者复制的缺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集手指皮肤底下的指静脉影像,并提取以作为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跟其它如指纹、掌纹等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静脉更加难以复制伪造,其要求必须是活体指静脉才有效,而且对于手指的表面洁净度要求更低。特征丰富的手指静脉的认假率和拒真率也比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低,具有更高的安保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汽车的防盗性能,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指静脉识别汽车防盗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指静脉识别汽车防盗系统,包括ARM微控制器,指静脉采集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提示模块,油路电路断电模块;所述的指静脉采集模块输出采集的信号并发送至ARM微控制器;所述的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供电,存储模块、按键模块、语音提示模块也与ARM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存储模块主要由FLASH和SDRAM组成;所述的按键模块用于系统工作状态的设定;所述的语音提示模块进行语音提示;所述的油路电路断电模块也与ARM微控制器连接,根据识别结果控制油路和电路的点火线路通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指静脉识别技术控制汽车点火器的通断,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防盗的性能;而且通过按键模块进行状态选择,可以对指定驾驶员指静脉信息进行存储和删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指静脉识别汽车防盗系统包括ARM微控制器1,指静脉采集模块2,存储模块3,电源模块4,按键模块5,语音提示模块6,油路电路断电模块7;所述的指静脉采集模块2,存储模块3,电源模块4,按键模块5,语音提示模块6,油路电路断电模块7分别与所述的ARM微控制器1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4为整个系统供电,指静脉采集模块2采集驾驶员的指静脉后传输给ARM微控制器1,并与存储模块3储存的样本进行比对,如果通过身份验证,ARM微控制器1控制使点火电路和油路接通,这时语音提示模块6发出“身份验证通过,可以启动汽车”的语音提示;如果指静脉信号比对无法通过,则油路电路断电模块7不工作,保持点火电路和油路的断开,这时语音提示模块6发出“身份验证失败,请再次采集”的语音提示,如果连续3次验证失败,则需要等待3分钟后才可以继续进行相关操作。所述ARM微控制器1采用S3C2440型号;所述的存储模块主要由FLASH存储器和SDRAM存储器组成,FLASH存储器采用AM29LV160DB芯片,SDRAM存储器采用HY57V561620芯片;按键模块5可以进行状态选择,如对指定驾驶员指静脉信息进行存储和删除,或者通过口令使得本系统取消控制。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指静脉识别控制汽车点火器的通断,使得非法用户不能启动该机动车,而且车主无需携带钥匙,使用便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27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制动盘锁及其夹子
- 下一篇:客车司机侧碰撞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