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664819.3 申请日: 2014-11-07
公开(公告)号: CN204287193U 公开(公告)日: 2015-04-22
发明(设计)人: 匡华;孔德昭;胥传来;徐丽广;马伟;刘丽强;宋珊珊;吴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
代理公司: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代理人: 时旭丹;刘品超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细菌性 枯萎 病菌 免疫 胶体 快速 检测 试纸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可以实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快速检测,适用于大量样品的现场检测、进出口粮食的快速检测与应急处理,属于免疫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Stewart’s Bacterial Wilt of Corn)是玉米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我国尚无该病害发生。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ss)属于肠杆菌科多源菌属,是一种黄色、不运动、无内生孢子、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可以引起玉米细菌性枯萎病。189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纽约长岛,之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目前已知发生地区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秘鲁、圭亚那、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可以通过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种传),在病区则以昆虫传播为主,如玉米跳甲等,玉米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被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进行侵染。在国际贸易中,带菌种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因素,是传入无病区的主要侵染源。我国目前尚未发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生,但传入风险很高,已经列为我国进境一类检疫对象,只有证实未染菌的玉米产品才可以入境。在1992年农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被列为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

    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检测诊断方法包括野外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检测和鉴定、以及PCR检测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也被用来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但生化检测技术耗时过长,且检测结果存在不可靠性。PCR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灵敏性与准确性,但由于依赖于昂贵的仪器和专业的检测人员,不适用于大量产品的快速检测。ELISA检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上虽然不如PCR方法,但是具有检测快速、批量、便宜的优势。而胶体金试纸条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不需要借助专门仪器、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的优点。

由于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会对农业带来巨大威胁与损失,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操作简单,快速方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海关、粮仓、企业、检验检疫单位等,可实现大量粮食或种子样本中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快速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包括PVC底板,在PVC底板两端分别设有样品垫和吸水垫;

在PVC底板中部设置有硝酸纤维素膜检测层,在硝酸纤维素膜检测层与样品垫之间设置有金标垫;所述金标垫一端与样品垫相连接叠放,金标垫另一端叠放于硝酸纤维素膜检测层上;

所述硝酸纤维素膜检测层上依次设置有检测线和质控线。

所述金标垫上包被有金标标记抗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抗体(12B4);

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抗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抗体(10B1);

所述质控线上包被有羊抗鼠IgG。

所述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是采用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来自湖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菌体经过特定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融合、筛选得到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菌体做为免疫原,免疫 8周龄的BALB/c小鼠,免疫程序如下:第一周进行首免,1×108cfu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菌体/只,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皮下多点注射;第四周进行二免,1×108cfu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菌体/只,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皮下多点注射;第六周进行三免,1×107 cfu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菌体/只,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皮下多点注射;第七周尾部采血测效价,分别挑选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菌体效价最高的老鼠;第九周进行冲刺免疫,1×107cfu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NCPPB 449菌体/只,生理盐水溶解,腹腔注射;冲刺免疫3天后分别眼眶采血后进行融合、筛选,共筛选到5个细胞株;

(2)单克隆抗体的配对筛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4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