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床护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8709.4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9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钟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剑 |
主分类号: | A47D7/02 | 分类号: | A47D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床护栏,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止小孩睡觉时滚下床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几乎所有的床均无床沿,即使有,也很矮,无法防止小孩睡觉时滚下床。
因此,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防止小孩睡觉时滚下床的护栏,但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
有的护栏晚上、白天都竖立在床沿,不能折叠,给床的使用带来了极大不便;
有的床护栏,尽管可以折叠,但要两人配合才能折叠;
有的床护栏,尽管可以一个人折叠,但操作麻烦、装置太过复杂,又容易损坏;
几乎所有的床护栏,护栏折叠器下的底座立杆高度都不能调节,无法适应不同的床垫厚度;
几乎所有护栏折叠器上的护栏高度也不能调节,无法在使用中根据护栏折叠器到地面的高度来调节护栏的高度以便于护栏能够完全折叠到床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床护栏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升降的床护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升降的床护栏,具体包括:分别设于两侧的左底座固定器(201)和右底座固定器,且左底座固定器(201)上连接第二底座立杆(2024),第二底座立杆(2024)通过一第一底座立杆升降器(205)连接第一底座立杆(2023),第一底座立杆(2023)通过一个第一护栏折叠器(204)连接一第二护栏立杆(2022),第二护栏立杆(2022)通过一第一护栏立杆升降器(203)连接一第一护栏立杆(2021);
右底座固定器上连接第四底座立杆,第四底座立杆通过一第二底座立杆升降器连接第三底座立杆,第三底座立杆通过一个第二护栏折叠器连接一第四护栏立杆,第四护栏立杆通过二护栏立杆升降器连接一第三护栏立杆;
且第一护栏立杆和第三护栏立杆的上方设有开孔,一护栏上横杆(101)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一护栏立杆和第三护栏立杆相连接在一起;
第二护栏立杆和第四护栏立杆的上方设有开孔,一护栏下横杆(104)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一护栏立杆和第三护栏立杆相连接在一起;
所述护栏上横杆和护栏下横杆的中央分别设有穿孔,且一第一护栏辅助立杆(1021)通过穿孔连接所述护栏上横杆(101),一第二护栏辅助立杆(1022)通过穿孔连接所述护栏下横杆(104),且第一护栏辅助立杆(1021)和第二护栏辅助立杆(1022)之间设置一第三护栏立杆升降器(103)。
所述第一底座立杆升降器(205)具体包括:箍套(12)和固定螺钉(13),其中,且箍套12具有两个平行的开槽,第二底座立杆(2024)和第一底座立杆(2023)分别穿过以上开槽,且第二底座立杆(2024)和第一底座立杆(2023)具有开孔,箍套(12)上设有开孔,所述固定螺钉(13)贯穿所述箍套和第二底座立杆(2024)和第一底座立杆(2023)的开孔。
所述第一护栏折叠器(204),具体包括:活动杆,其由第一杆构件(1)、第二杆构件(2)、第三杆构件(3)组成;固定座,其有第四杆构件(4)、第五杆构件(5)、第六杆构件(6)、且第五杆构件(5)、第六杆构件(6)的上方具有一圆状的弧形构件(7),且第五杆构件(5)、第六杆构件(6)相分离,并与弧形构件(7)的内弧壁形成一中空槽,其中,在所述第六杆构件(6)和弧形构件(7)相交处设置一块状构件(11),所述中空槽内安装有转子,其由与所述弧形构件(7)的内弧壁相匹配的弧状构件(8),且 该弧状构件(8)的底部设有一第一楔形构件(9)和第二楔形构件(10),且第一楔形构件(9)和第二楔形构件(10)与所述弧形构件(7)的内弧壁相接触。
所述第一护栏立杆升降器(203),具体包括:箍套(16)和固定螺钉(17),且第二护栏立杆(2022)和第一护栏立杆(2021)上具有开孔,箍套(16)上具有开槽,且固定螺钉(17)穿过箍套(16)和开孔,并将箍套、第二护栏立杆(2022)和第一护栏立杆(2021)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剑,未经钟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87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