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9253.3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0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马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秋平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4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根据电池的形状可将电池分为圆柱型与方型两种,而电池之组成则包括电池壳体(电池芯外部之壳体)、电池芯盖、及内部之电池芯结构;将电池芯结构置入电池壳体中,再将电池芯盖与电池壳体以焊接等方式密合后,最后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即完成电池之主要制造流程。电池芯结构主要由正极、负极、隔离膜等材料构成,而电池壳体与电池芯结构间通常充斥电解液。正极材料通常决定电池之种类,例如锂钴电池(LiCoO2)、锂锰电池(LiMnO2)、锂镍电池(LiNiO2)及磷酸锂铁电池(LiFePO4)等,可通称锂离子电池,当然尚具有其它种类,如镍氢、镍镉电池等。通常,电池之形状涉及到电池芯结构之制程与设计,例如圆筒型电池,其电池芯结构通常为卷绕体,而方型电池,其电池芯结构通常为叠片体。
现有技术中大多在电池盖和电池芯之间设有横截面为工字型的绝缘层,但是这种绝缘层拆卸不方便,同时密封性也收到影响,因为突出的顶部绝缘层容易裸露在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电池芯、电池盖、电解液和极柱,所述电池芯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部,其上设有极耳,电池盖与电池壳体密封连接,电池盖上开设有极柱孔,所述极柱伸入极柱孔内与极耳电性连接,电池壳体和电池芯之间充斥有电解液,所述电池盖和电池芯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层和第二绝缘隔层,所述第一绝缘隔层中间设有凸起的凸台,所述第一绝缘隔层的凸台设有供极柱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绝缘隔层凸台壁贴设在电池盖的极柱孔内周围,第一绝缘隔层四周贴设在电池盖底部,第二绝缘隔层为横截面为U型,所述第二绝缘隔层套设在电池芯上,第二绝缘隔层中部设有开口供极耳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绝缘隔层U型边与电池壳体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顶端螺纹配合连接有紧固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盖的极柱孔与紧固螺母之间设有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与极柱、第一绝缘隔层、以及极柱孔顶部之间均涂有密封胶。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孔为圆锥状或正多边形棱锥状,孔径沿壳体至极柱顶端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极柱具有与该极柱孔相配合的圆锥状部分或正多边形凌锥状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设置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并且分别于正极片和负极片粘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膜为氧化铝隔离膜。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芯还包括第一阻隔圈和第二阻隔圈,所述第一阻隔圈涂布在正极片和隔离膜之间,所述第二阻隔圈设置在负极片和隔离膜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盖和电池芯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层和第二绝缘隔层,能够起到良好的绝缘和密封效果,同时设计第一绝缘隔层上的凸台,进一步方便凸台伸入电池盖内的极柱孔内部,并与极柱孔密封配合连接,设置凸台,方便该第一绝缘隔层的拆卸安装,设置第二绝缘隔层双重绝缘,避免电池漏液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对电池芯结构进行改进,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之间还设有第一阻隔圈和第二阻隔圈,有效防止负极片上的锂离子与正极片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而阻隔圈的设置又能够使得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之间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充分注入电解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锂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电池芯2、电池盖3、电解液(未示出)和极柱4,所述电池芯2设置在电池壳体1内部,其上设有极耳,电池盖3与电池壳体1密封连接,电池盖3上开设有极柱孔31,所述极柱4伸入极柱孔31内与极耳电性连接,电池壳体1和电池芯2之间充斥有电解液,电解液的主要成份为有机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所述电池盖3和电池芯2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层5和第二绝缘隔层6,所述第一绝缘隔层5中间设有凸起的凸台51,所述第一绝缘隔层5的凸台51设有供极柱4穿过的通孔52,所述第一绝缘隔层5凸台壁贴设在电池盖3的极柱孔31内周围,第一绝缘隔层5四周贴设在电池盖3底部,第一绝缘隔层5可以单独制作而成再装配上去,也可以通过注塑方式与电池盖3一体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秋平,未经马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9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