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9537.2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龙;卢杰;况亚伟;张德宝;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光电 互补 智能 充电 系统 | ||
1.一种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供电系统,所述充电供电系统包括蓄电池、交流适配器、光伏组件、第一降压模块、降压稳压模块、防反二极管以及光伏控制器,所述光伏控制器包括第一组正负极接口、第二组正负极接口和第三组正负极接口;其中,
所述光伏组件、防反二极管并联后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光伏控制器第一组正负极接口的正、负极连接;所述交流适配器与220V市电相连,所述交流适配器的正极与蓄电池正极合为一路与光伏控制器第二组正负极的负极连接,且所述交流适配器的负极与蓄电池负极合为一路与光伏控制器第二组正负极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入端外接负载,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的输出端与降压稳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降压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第三组正负极的负极连接,所述光伏控制器第三组正负极的正极外接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所述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包括STC89C52单片机和电机驱动,所述电机驱动内置L298N芯片;其中,所述STC89C52单片机分别与电机驱动和光伏控制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剩余发电量预测系统,所述剩余发电量预测系统包括MSP430f149单片机、光敏电阻以及DS1302时钟芯片;其中,所述光敏电阻、DS1302时钟芯片分别与MSP430f149单片机连接,所述MSP430f149单片机与光伏控制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二降压模块、第三降压模块、电磁继电器;所述交流适配器与所述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设有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第三降压模块、电磁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交流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二降压模块负极输入端与所述交流适配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降压模块正极输出端Uout1与MSP430f149单片机连接,第二降压模块负极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三降压模块正极输入端与所述交流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三降压模块负极输入端与所述交流适配器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降压模块正极输出端Uout2与MSP430f149单片机连接,第三降压模块负极输出端接地;
所述电磁继电器设于所述交流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的线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和第三降压模块分别与交流适配器的负极输出端的两个连接点之间;
所述电磁继电器的信号输入端IN1与MSP430f149单片机连接;
所述MSP430f149单片机通过Uout1、Uout2采集电压信号,通过IN1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吸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光电互补智能充电系统还包括工作状态参数显示系统,所述工作状态参数显示系统包括LCD12864液晶显示模块以及键盘模块,其中,所述LCD12864液晶显示模块、键盘模块分别与MSP430f149单片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95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自动修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充电台灯电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