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1044.2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6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钱承山;袁米;邵文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50/00 | 分类号: | H02S5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通讯 太阳能 发电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监控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极为丰富并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太阳能发电装置在我国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但随着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大范围应用与普及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发电质量、发电效率以及发电装置的安全工作等问题。目前太阳能发电装置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例如光照等条件直接影响着装置发出电能的质量,同时户外的工作环境也会对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安全工作起到威胁。使用者在室内无法了解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实时工作情况,当太阳能发电装置温度过高时无法报警,当太阳能发电装置受到安全威胁时使用者在室内也无法了解实时状况。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现有太阳能发电监控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使用者在发电现场和控制室内均可以了解发电监控装置的实时工作状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还包括上位机模块、第一单片机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其中,所述上位机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单片机模块连接,第二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传感器模块分别与第二单片机模块连接,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传感器模块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单片机模块与上位机模块通过RS232方式连接,第一单片机模块通过TTL方式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二单片机模块通过TTL方式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均与第二单片机模块的I/O引脚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单片机模块、第二单片机模块均为Cortex-M3内核的STM32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二维舵机云台,二维舵机云台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板下,用于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的多角度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均为SIM卡的集成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和电压检测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集成型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为环境光强度传感器集成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包括并联高阻值电阻与AD转换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AD590温敏电流源,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为BH1750FVI集成型数字光强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太阳能发电监控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AD590温敏电流源包括AD581芯片、AD590芯片、第一LM358双运算放大器和第一至五电阻;其中,AD581芯片的电源端与+15V电压连接,AD581芯片的接地端与地连接,AD581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LM358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三电阻的一端、AD590芯片的高电位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LM358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LM358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第一LM358双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与+15V电压连接,第一LM358双运算放大器的接地端与-15V电压连接,AD590芯片的低电位端与-15V电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1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